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工资支付有效期是多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承兑效果如下:承兑完成后,承兑人成为票据债务人,应承担到期付款责任;即使持票人有时因缺乏手续而失去对前手的追索权,也不会影响其对承兑人的权利;承兑人必须承担最终的索赔责任,即其他票据债务人被迫索赔后持有票据的,可以要求承兑人偿还,即使出票人要求承兑人偿还;承兑人应承担返还利益请求权的责任。
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三种: 1.返还财产。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 2.赔偿损失。合同被确认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 3.追缴财产。对于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合同,如果当事人双方都是故意的,就应当将双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
-
无效合同的效果是什么
无效合同的效果是: 1、无效的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因此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或者折价补偿; 2、当事人应当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还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2021.04.17 171 -
立功的效果是什么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嫌疑人的。立功不仅是一种表现,而且必须要有某种实际效果。立功表现形式不同,其立功效果亦有所不同。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立功表
2020.09.13 95 -
解散公司效果是什么?
公司解散的效果如下: 1、公司进入清算程序,通过清算,结束解散公司的既存法律关系,分配剩余财产,从而最终消灭其法人资格。 2、公司仍存续,但应停止积极营业活动。 3、解散公司在特定情形下仍可恢复。
2020.07.22 128
-
法律效果是什么意思法定效果又是什么意思呢
法律效果,指的是法律的实效,即法律适用所能取得的社会有用性。
2022-10-23 15,340 -
立功的效果是什么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嫌疑人的。 立功不仅是一种表现,而且必须要有某种实际效果。立功表现形式不同,其立
2023-03-02 15,340 -
如果婚姻无效那么结果是什么?
一、什么是无效婚姻无效婚姻是指建立婚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违反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不履行法定的结婚登记程序而建立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无效婚姻。二、无效婚姻的情形我国《婚姻法》第十条规定:
2022-10-28 15,340 -
婚姻无效后果是什么?
婚姻无效后果: 一、自始无效。 二、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原则判决。 三、不影响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双方所生育的子女与其父母的
2022-11-21 15,340
-
01:48
什么是职务成果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职务成果 职务成果,指的是企业的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其本职工作、或者利用所在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所产生的智力成果。职务成果一般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基于岗位需要、或职务的便利进行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智力成果,企业依法对员工所产生的
2,445 2022.04.15 -
01:11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诉讼时效届满主要会产生下面几种法律后果: 第一,权利人无法胜诉。虽然过了诉讼时效,权利人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法院不会支持其诉讼请求。权利人的权利随着诉讼时效的届满失去了法律保护,因此就算提起诉讼也无法胜诉,会被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2,717 2022.04.15 -
01:04
举报法官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法官确有徇私枉法的行为,举报法官不会有什么后果。国家会对法官依法处罚。投诉法官可以向其所在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或者举报;或者可以向同级检察院反映或者举报;此外还可以同级的人大常委会反映或者举报;也可以直接向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组或者中纪委举
15,272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