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和法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举证责任倒置”在劳动法领域广泛存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3条特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也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你只需提供证据证明你是用人单位的职工即可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诉讼实践中,如果一方认为对方对己方有侵权行为,则可使用举证倒置。举证责任倒置只是过错责任原则中举证义务分配的不同,不是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
举证责任倒置只是过错责任原则中举证义务分配的不同,不是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在诉讼实践中,如果一方认为对方对己方有侵权行为,则可使用举证倒置。
-
过错推定原则举证责任倒置是真的吗
在诉讼实践中,如果一方认为对方对己方有侵权行为,则可使用举证倒置。举证责任倒置只是过错责任原则中举证义务分配的不同,不是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
2021.03.17 216 -
举证责任倒置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
2020.01.18 245 -
医疗纠纷是否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医疗纠纷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程有无过错承担举证的责任。
2021.02.03 123
-
法律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是怎样的
1、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 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
2022-11-11 15,340 -
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责任
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法律直接规定的侵权诉讼案件中,被告负责举证,证明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或者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1、指侵权诉讼案件。2、并非所有侵权案件都采用举证责任倒置,法律直
2021-11-11 15,340 -
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
“举证责任倒置”在劳动法领域广泛存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
2022-04-18 15,340 -
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1、医疗纠纷案件适用举证过错责任原则。 2、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对自己在医疗活动中是否存在过错承担证明责任。这与《民事诉讼法》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正好相反。
2022-11-21 15,340
-
01:29
医疗事故赔偿的举证责任倒置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18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是医疗损害责任归责的一般原则,即过错原则。患者只能在有证据证明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时,才能要求其承担
1,415 2022.05.11 -
01:02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包括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民事合同的违约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出现了合同所约定的违约事由,违约一方就需要承担合同所约定的违约责任。换句话说,民事合同的违约责任,不适用过错责任或者过错推定责任。违约责任不需要以违约方存在过错,作为违约责任的
1,137 2022.04.17 -
01:00
法律援助的责任是谁的责任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
1,17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