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没缴社保怎么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此时你可以可以主张的权益: 1、以不缴纳社会保险提出离职,可以要求支付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2、可以申请11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3、不同意支付,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 为了保证当事人的权益,当事人必须要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支付相应补偿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很简单:携带劳动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工商注册信息,然后去当地仲裁委申请立案就可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和社保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公司没有缴纳社保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没买社保的赔偿标准如下: 一、没买社保的,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赔偿,并补交存在劳动关系期间的社保; 二、没签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违法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公司没买社保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要赔偿劳动者双倍工资。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单位未办理保险的做法也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与单位协商让其补交社会保险费。
2020.05.01 298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劳动没合同,公司怎么赔偿
公司不肯给员工劳动合同,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是算违法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归还一份劳动合同给本人。若给劳动者带来损失,应该进行赔偿。
2020.08.27 341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和社保具体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没签劳动合同应当每月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用人单位没交社保,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有权要求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020.11.15 96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和社保怎么赔偿
没签劳动合同的,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和辞职时的补偿金。没缴纳社保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缴。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
2022-04-04 15,340 -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和社保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要赔偿劳动者双倍工资。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单位未办理保险的做法也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与单位协
2023-02-22 15,340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没买社保怎么赔偿
协商处理,处理不成就按标准赔偿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
2022-03-18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没买社保公司怎么赔偿
拖欠或扣发工资违法,员工可以要求全额发放,并支付拖欠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不签定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单位应当支付双倍工资,最高为11个月。不缴纳保险属于违法行为,员工可以要求单位补缴或作相应经济补偿
2022-04-24 15,340
-
01:00
没续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不一定需要与劳动者续签合同,因此没有续签劳动合同的单位,不一定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是需要注意,如果用人单位继续用工,就应当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或者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按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对劳
2,151 2022.04.17 -
01:01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过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之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而不需要向
3,461 2022.04.17 -
01:02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没有签劳动合同的话,劳动者有权直接向公司请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定期限内企业仍不签订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在首次用工之日起,就有权请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受一月或一年期限的影响。劳动者首次
2,56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