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信用卡钱现在还不上会被起诉坐牢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涉嫌信用卡诈骗,如果不抓紧归还,会被起诉并判刑坐牢的。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来说,欠银行信用卡还不上不会坐牢。信用卡透支10万元还不上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信用卡透支数额1万元以上,经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即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欠信用卡还不上被起诉,还不上不会坐牢。信用卡透支10万元还不上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信用卡透支数额1万元以上,经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即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欠信用卡还不上会被起诉坐牢吗
欠银行信用卡还不上会坐牢。具体处罚是: 1、欠信用卡不还款,逾期后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2022.04.29 240 -
欠信用卡还不上会不会被起诉坐牢
欠信用卡还不上会不会被起诉坐牢,要分情况而定: 1、如果是正常的银行借贷,即使逾期不还的,也只是民事纠纷; 2、如果是信用卡借贷,逾期不还,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
2022.03.26 544 -
信用卡还不上会被起诉坐牢吗
信用卡还不上一般情况下的逾期属于民事经济纠纷,不会坐牢。但是如果触犯了刑法,就可能会导致坐牢。若是恶意透支信用卡一万元以上的,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持卡人逾期不还
2022.04.17 1,373
-
欠信用卡还不上被起诉会坐牢吗
欠信用卡还不上被起诉,还不上不会坐牢。信用卡透支10万元还不上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信用卡透支数额1万元以上,经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即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
2023-03-30 15,340 -
被起诉起诉会坐牢吗信用卡欠款不还会坐牢吗
1、信用卡欠款不还,可能坐牢,可能不是。 2、坐牢是因为不还的情形符合刑事犯罪。 3、法律规定:《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
2022-04-27 15,340 -
信用卡欠款还不上被起诉会坐牢吗
1、信用卡还不上是否会判刑,则要看所欠本金、逾期时间长短及银行催讨的次数而确定; 2、如果本金超过一万,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则涉嫌信用卡诈骗罪; 3、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
2022-04-08 15,340 -
欠信用卡还不上被起诉坐牢吗
信用卡欠款还不上,被起诉不一定会坐牢,信用卡欠款到期不还的,在民事法律上就属于违约,欠款人应根据信用卡使用条款的规定来承担相应的的违约责任,恶意透支才会被判刑坐牢。
2023-02-07 15,340
-
01:02
欠信用卡钱坐牢还用还钱吗
恶意透支信用卡,不一定需要坐牢。但是,如果行为人明知道自己没有偿债能力,仍然恶意透支信用卡,在经过发卡行两次有效催收之后,仍然躲避还款的,这时候行为人就可能会构成刑法上的信用卡诈骗罪。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被定为信用卡诈骗罪,需要接受刑事处罚的
5,203 2022.04.15 -
01:28
欠信用卡还不上了要坐牢吗
一般情形下,信用卡还不上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只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但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属于:恶意透支而无力偿还信用卡欠款的话,就可能会被认定为犯罪。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
3,035 2022.04.17 -
01:07
信用卡不还会坐牢吗
信用卡不还,如果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的,则要负刑事责任,就有可能坐牢。 信用卡诈骗罪,以违反法律的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通过信用卡实施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最严重的信用卡诈骗行为是伪造和冒用两种,其次是恶意透支。 持
13,54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