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不缴纳社保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单位不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一、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投诉,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社会保险法》第86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二、以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社会保险法》第83条规定,用人单位或者个人认为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的行为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三、申请劳动仲裁或者起诉。 《社会保险法》第83条规定,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社会保险费》第27条规定,职工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规定,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单位未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时,员工可: 一、向用人单位要求帮员工开设社保账户并补足社保费用; 二、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投诉; 三、必要时,申请劳动仲裁。
单位不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并且要求其补缴社保费和支付经济补偿;不想解除劳动关系的,可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举报,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
-
单位不缴纳社保怎么办
单位不缴纳社保如理如下: 1、以单位违法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2、未依法缴纳社保导致劳动者损失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 3、向社保机构举报,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 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2022.04.14 805 -
单位不给缴纳社保怎么办?
用人单位违背劳动法律的规定,不缴纳或不按规定缴纳都是违法行为,均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有权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
2021.03.03 142 -
单位不缴纳社保
单位不缴纳社保的,可以跟公司协商;如果协商不妥,公司依然是不给缴纳社保,可以到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由劳动监察的人员跟公司进行协商;劳动监察协商无果后,到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申请劳动仲裁和诉讼。
2020.01.04 272
-
单位在缴纳社保不交怎么办
单位不交社保是违法的。可以和单位协商现金补偿,无法协商一致,可以到单位所在地社保稽核部门投诉,要求单位补交。不过工资扣除部分仍然需要个人承担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
2022-04-24 15,340 -
单位不缴纳社保单位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给员工交社保将会损害员工的劳动权利,一旦员工在工作中受伤之后,可能就因为没有社保,就会影响工伤认定,甚至是伤残鉴定。如果用人单位不给你购买社保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向社
2022-05-30 15,340 -
社保单位不缴纳怎么办
单位不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一、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投诉,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社会保险法》第86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
2022-04-02 15,340 -
单位不缴纳社保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给员工交社保将会损害员工的劳动权利,一旦员工在工作中受伤之后,可能就因为没有社保,就会影响工伤认定,甚至是伤残鉴定。如果用人单位不给你购买社保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向社
2022-05-28 15,340
-
01:07
单位补缴社保滞纳金怎么算
单位补缴社保的,滞纳金应当按照补缴的数额和欠缴时间进行计算。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因此,应当按照每日万分之五的标准计算滞纳金,然
5,271 2022.06.15 -
01:09
社保单位缴纳部分属于谁
社保单位缴纳部分属于员工。社会保险是五险,工伤、生育、医疗、养老和失业,有的是用人单位缴纳,大部分双方共同来承担。养老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只有8%的是员工工资里扣,用人单位的是由用人单位自己来承担的,但是员工自己缴纳的8%,是
9,724 2022.05.11 -
01:03
单位不给缴纳社保,劳动仲裁后怎么补偿
单位不给缴纳社保,劳动仲裁后的补偿如下: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后的补偿是由单位依法在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
6,93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