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违法签订劳动合同哪些负法律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违法签订劳动合同有哪些责任: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法律责任: 1、未签劳动合同能引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成立; 2、未签劳动合同需赔双倍工资; 3、如果未签合劳动同,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关系,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4、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为由辞退职工。
1、未签劳动合同需要向劳动者赔双倍工资; 2、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关系,不用承担赔偿责任; 3、未签劳动合同能引起的劳动关系的成立; 4、用人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为由辞退职工; 5、不能免除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保费的义务。
-
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1.10.23 78 -
与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有哪些法律责任
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1年未签订,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支付双倍工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020.05.03 88 -
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劳动者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0.01.03 200
-
公司违法签订劳动合同有哪些责任
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违法签订劳动合同有哪些责任: 用人
2022-03-21 15,340 -
企业违法签订劳动合同有哪些法律责任
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违法签订劳动合同有哪些责任: 用人
2022-04-03 15,340 -
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是: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2-05-17 15,340 -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主要是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违约责任、用人单位还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
2022-06-30 15,340
-
01:06
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吗
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 1、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和转正期应当都要遵守此规定,如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和用人单位进行协
527 2023.01.04 -
01:01
合同法的违约责任有哪些
关于合同的法律违约责任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若对方的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且可以同时请求对方承担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以保障自己的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赔偿;但是解除合同与继续履行,这两
544 2022.04.25 -
01:02
公司注销了法人还需负法律责任吗
公司注销了法人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了,公司的人格消灭。 1、公司解散应当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2、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3,411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