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共同财产的特征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家庭共同财产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期间所创造的,供全体家庭成员生活、生产的财产,该财产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家庭共有财产的发生是以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期间的共同劳动创造的财产为前提,不是在共同生活期间共同创造的财富,不发生家庭财产关系。 2、家庭共有财产来源于全体家庭成员的共同劳动所得和各自劳动所得的财产。 3、家庭共有财产为共同共有财产,在存续期间,共有人不分份额,共同享有所有权。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所谓家庭共有财产,是在一个大家庭中形成的,也就是说,父母、儿女、女婿、媳妇共同生活、劳动在一起,不分彼此,才能产生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有财产是指在无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不归夫妻一方的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和其他应当归于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其基本特征是: 1、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 2、夫妻之间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取得的财产; 3、夫妻之间依《》的规定采取书面约定形成规定的财产。所以家庭财产和夫妻财产是不同的法律概念,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军人结婚报告需要介绍双方的基本情况以及恋爱过程,有些部队需要在恋爱报告中注明对象的政治情况,居民身份证与常驻户口本上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应当一致;户口本注明的婚姻状况与实际情况须一致,不一致的,当事人应当先到有关部门更正。女方军婚报告分3部分: 1、是女方本人所写的基本情况,其中有家庭成员(含3代直系亲属)名单及政治情况; 2、是由当地社区或村委签署意见,并证明盖章; 3、乡镇或街道签署意见,并证明盖章。
酒吧拖欠工资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
董事会决议怎么写一篇
可以采取下列方法来写董事会决议: 1、写明董事会会议的基本情况; 2、写明会议通知情况及董事到会情况; 3、写明会议主持情况; 4、写明议案表决情况; 5、签署。 在公司注册及日常经营管理中,选举公司法人代表处及决议公司重大事宜,需召开公司
2020.01.11 168 -
别人贷款我签字没事吧
肯定是会有影响的。一:为别人担保会影响我们的个人信用和个人资产负债率。当我们帮朋友做担保时,朋友名下的贷款账务,也会记录到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中去。若朋友发生了逾期或者欠款不还的情况,是会影响我们个人信用记录的。另外,我们帮朋友做担保,朋
2020.11.15 1,508
-
能给我一篇报案材料范X吗?急需
把事情的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写清楚,最好还有相关的证据写清楚。注意不要写虚假的内容,也不要遗漏所有细节。 格式没有固定的。只要按时间先后写清楚事实。建议找专业人士代书。
2022-08-01 15,340 -
给我朋友他们找一篇配偶遗嘱排除范X
网上都有一些范文,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改从自书遗嘱房产范文来看,你正在自书遗嘱时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首部:标题写明“遗嘱”或者“××××遗嘱”,写清订立遗嘱人基本情况 2、正文:写明遗嘱人订立
2022-07-03 15,340 -
怎么给实习生写一篇评语?
体会方面4、积极性1、工作态度、总体评价(一般都给与肯定和表扬)5、能力方面2、思想、意识方面3、收获
2022-10-29 15,340 -
就给我自己缴纳吧
自己缴纳社保,只缴纳基本社保,也就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余的诸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没有的。r如果配偶有在用人单位工作,并且按时缴纳上述五险的话,在配偶单位是可以报销生育费用的。
2022-10-30 15,340
-
00:48
可以不要五险一金给我钱吗
不可以不要五险一金给钱。不给员工缴纳保险的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是要受处罚的。而且,如果人人都不交保险只拿现金的话,那么社保的收入就会越来越少,导致退休的人领不到工资,所以国家不允许职工不缴社保而领取现金的行为。根据相
3,329 2022.04.17 -
01:44
民法典继承篇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民法典继承编关于遗产的继承顺序的规定具体如下:首先,被继承人死亡之后,其遗产应当由其配偶、子女和父母进行继承。其次,如果被继承人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或者其配偶、子女和父母因法定原因而没有继承权的,则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
3,257 2022.04.15 -
01:02
对方欠我钱不给怎么办
对方欠钱不给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
1,52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