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到期后的时效期间为多长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借贷期满后,债权人应及时要求债务人归还借款,不能碍于情面或其他原因不及时催款。如债务人一时无法归还,出借人可在时效届满前,让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或催要证明等,这样诉讼时效就可从新的协议订立之日重新计算。如债务人仍不按期履约或外逃,债权人应在借款期满后的2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依法催收,否则就视为放弃债权,法律不予保护。还款时间就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约定的应当归还本息的时间。现实中人们经常忽视这项约定,或未作出明确约定。最常见的表述为“一定时间后”还款,如“一年后”还款。“一年后”从字面上来讲是一个时间段,而非时间点。借款后两年、三年或更长时间还款都能够被理解为“一年后”还款。尽管法律上对此有着一定的解释规则,但这种书写方式毕竟增大了实现债权的不确定性。还款时间的不明确,在实践中也容易引发关于诉讼时效的争议。因此,在约定还款时间时,最好将其明确到年月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说的有效期是指诉讼时效,借款协议书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借款协议书上约定了还款日期,债务人超过还款日期三年,未偿还款项,且不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情况下,视为超过诉讼时效。借款合同适用一般的诉讼时效。
借款合同的期限: 1、只有借款时间,并未约定还款时间的,债权人即可以在两年诉讼时效到期之前,也可以在认为债务人经济状况恶化,无力偿还欠款时随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借条上明确约定还款时间时,则诉讼时效的计算自约定的还款时间起3年内。
-
不定期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不定期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开始计算的时间是从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遭受损害之日起二十年内都没有起诉的,法院不予保护,当事人申请延长的除外。
2021.02.05 145 -
无期限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如果借款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在,守约方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为三年,一般自权利人知道之日起计算;如果守约方自违约方发生违约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不主张权利的,则法律不予保护。
2021.01.08 186 -
借条到期后多长时间过时效
1、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还款期限的二年,为诉讼时效。 2、到期限后未还款,证明对方已经违约。应当尽早催讨。 3、没有约定利息的,可以从起诉日起算,但是应当按照银行贷款利息计算付息。
2021.04.11 338
-
借款合同的有效期多长时间
在债务人偿还债务之前,贷款合同一直有效,但债务人根据贷款合同向法院起诉的期限为三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
2021-12-22 15,340 -
借条到期后多长时间过时效
1、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还款期限的二年,为诉讼时效。 2、到期限后未还款,证明对方已经违约。应当尽早催讨。 3、没有约定利息的,可以从起诉日起算,但是应当按照银行贷款利息计算付息。
2021-12-15 15,340 -
借款合同的还款期限为多长时间
1、借款合同的还款期限是双方自行协商确定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双方也没有签订补充协议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
2022-05-13 15,340 -
借款合同的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借款合同的期限: 1、只有借款时间,并未约定还款时间的,债权人即可以在诉讼时效到期之前,也可以在认为债务人经济状况恶化,无力偿还欠款时随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借条上明确约定还款时间时,则诉讼时效
2022-05-26 15,340
-
01:14
借条有效期多长时间
借条的有效期其实指的就是借条的诉讼时效。 一般借条的诉讼时效,不会影响借条本身的法律效力,只要是在合法签订且是真实有效的借条,无论时间是多久,借条本身都是有效的。当然如果借条过了诉讼时效,可能就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民法总则的有关借条诉
4,060 2022.04.17 -
01:31
借款欠条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借条的诉讼时效只有三年。借款欠条有效期可以理解为借条受法律保护的有效期,即借条的诉讼时效,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时间为三年。具体如下: 1、借款条的有效期要看借款条的内容,如果写明还款时间,诉讼时效是从
5,700 2022.10.16 -
00:57
借条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有效
借条是不存在有效期限的。借条生效后,应当永久具有法律效力,不会因一定的时间丧失法律效力,借条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具有法律效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54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