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行为对象是以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属于贷款诈骗罪。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属于金融凭证诈骗罪。
贷款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诈骗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但是,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
构成贷款诈骗罪的行为有哪些
构成贷款诈骗罪的行为如下: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2、利用虚假经济合同欺诈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3、利用虚假证明文件欺诈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作为担保或者重复担保
2021.11.19 256 -
构成贷款诈骗罪的行为有哪些?
构成贷款诈骗罪的行为有: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原因; 2、使用虚假经济合同; 3、使用虚假证明文件; 4、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或者超过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5、以其他方式诈骗贷款。 构成贷款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
2022.04.14 572 -
构成贷款诈骗罪的行为有哪些
构成贷款诈骗罪的行为有: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2020.04.29 143
-
金融诈骗行为会构成诈骗罪吗?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
2022-06-13 15,340 -
金融诈骗行为构成犯罪吗?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
2023-05-02 15,340 -
诈骗罪行为的侵犯对象是谁?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2-06-11 15,340 -
金融诈骗行为会构成犯罪吗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
2022-06-01 15,340
-
01:09
什么是诈骗行为
诈骗行为是指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021年7月14日,反诈预警短信12381正式上线,首次实现了对潜在涉诈受害用户进行短信实时预警。该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
13,502 2022.04.15 -
01:27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条件
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自己签订民事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和仲裁机关撤销涉嫌欺诈的民事合同。合同欺诈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欺诈一方在订立合同
1,152 2022.04.17 -
01:03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具体有下面几个特征: 第一,从属法律性。指的是不论哪个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的授权范围以及法定程序; 第二,裁量性。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可以根据相对人的具体行为,进行自由裁量; 第三,单
7,25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