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学校打架致轻伤构成犯罪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学校打架,打伤人,可能触犯故意伤害罪,具体看发生情节,因为学生可能属于未成年。1、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应当按照刑法234条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二级或一级,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二级或一级,但是法院审理认定,犯罪嫌疑人系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受害人残疾的与故意伤害致死量刑一致,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依法减轻处罚。 2、已满16周岁的人,犯任何罪都必须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3、已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导致受害人轻伤二级或一级,应当依据刑法234条追究刑事责任,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大学生打群架致他人构成轻伤的,法院可能会这样作出判决: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
在学校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打人致轻伤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打人致轻伤犯罪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
在校学生打架打成轻伤会被判刑吗
在校学生打架打成轻伤会被判刑。打架致人受伤,经伤情鉴定构成轻伤的,则构成故意伤害罪,打人者是可能依照故意伤害罪来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打斗的具体情况,还可能涉嫌其他犯罪。如果是轻微伤的话则不构成刑事案件。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1.12.13 594 -
在校学生打架打成轻伤会被判刑吗
在校学生打架打成轻伤会被判刑。打架致人受伤,经伤情鉴定构成轻伤的,则构成故意伤害罪,打人者是可能依照故意伤害罪来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打斗的具体情况,还可能涉嫌其他犯罪。如果是轻微伤的话则不构成刑事案件。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0.08.12 180 -
学生在学校打架受伤学校有责任吗?
学生在学校受伤,如果学生交有意外伤害人身保险,保险公司有义务赔偿,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得到保险赔偿不能免除学校等相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学校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应负责任,例如学生之间挤倒现象是常有的现象,学校应当预见而没
2021.02.01 339
-
在学校里打架致人轻伤四级后, 构成犯罪吗?
在学校打架,打伤人,可能触犯故意伤害罪,具体看发生情节,因为学生可能属于未成年。1、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应当按照刑法234条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二
2022-04-28 15,340 -
在学校打架,打伤人,构成犯罪吗
在学校打架,打伤人,可能触犯故意伤害罪,具体看发生情节,因为学生可能属于未成年。1、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应当按照刑法234条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二
2022-03-21 15,340 -
学生在学校打架致人轻伤,学校怎么赔偿
未成年人造成他人身体、财产损失的,其监护人需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同时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负有教育机构安全保障义务,未尽义务导致在校未成年人身体伤害的,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鉴于此,如就赔偿事宜不能
2022-03-23 15,340 -
学生和学校打架致人轻伤学校有责任吗
孩子在学校打架受伤学校是否有责任要取决于学校是否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如果学校没有尽到监护管理的责任的话,需要对参与打架斗殴后受伤的孩子负起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
2022-12-03 15,340
-
01:10
在读大学生落户在学校可以买房吗
在读大学生落户在学校是否可以买房,需要具体分析。以北京为例,学校集体户口属于临时户口,可以在北京买商住两用房,但是不能作为户口入京的条件。以长沙为例,大学毕业之后,可以通过学历落户方式落户长沙,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且在限购区域内没
4,733 2022.05.11 -
01:01
学校可以删除学生学籍吗
学校不可以删除学生学籍。 如果是高中生,擅自离校,学校通过信函等方式督促其返校,即使未果,学校也无权删除学籍。 如果删除学籍属于违规操作,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
14,882 2022.05.11 -
01:06
学校可以注销学生学籍吗
学校可以注销学生学籍。但是不能随便注销学生学籍。在籍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将相关情况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后,注销学生在原校的学籍: 1、未按规定办理注册或延期注册手续,经学校督促无效且超过新学期开学3个月后仍不注册者; 2、无故连续旷课超
24,00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