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离婚怎么处理彩礼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讲,离婚时嫁妆应属共同财产平均分割。但是有以下情形的,予以返还、酌情返还: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法发〔1993〕第32号)第18条规定:“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等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为购置财产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对取得财产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2、最高人员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2)(3)项规定的,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时嫁妆如果是结婚证登记之前女方父母赠送的或者女方父母明确赠送给自己女儿个人的,那就是个人财产,离婚时不用分割。关于彩礼,如果双方结婚后没有共同生活过就离婚的,那女方就需要返还彩礼。
离婚时彩礼和嫁妆司法实践中的处理:彩礼只要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情形的,都不用返还。对于婚后陪送的嫁妆,则应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共同赠与,该嫁妆的性质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协商分割。
-
离婚时彩礼和嫁妆怎么处理
彩礼的处理方式为,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对于嫁妆,在登记结婚前陪送
2021.01.05 189 -
离婚时彩礼和嫁妆怎么处理
彩礼的处理方式为,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对于嫁妆,在登记结婚前陪送
2022.11.07 248 -
离婚彩礼嫁妆怎么分?
彩礼如果是明确送给男方或者女方的,应当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嫁妆,如果是在结婚登记前给的,属于女方个人财产,要判给女方,男方无权分割;如果是在结婚登记以后给的,又没有特别约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协议优先;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
2021.03.02 185
-
离婚彩礼和嫁妆怎么处理
1、如果男女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只有在男方因婚前给付彩礼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时候,法院才考虑由女方返还彩礼的问题。是否符合条件,证明责任在男方。 2、嫁妆属于女方婚前个人财产,如双方没有特别约定,应
2022-03-17 15,340 -
彩礼和嫁妆问题离婚时彩礼和嫁妆如何处理
1.婚姻存续期间双方取得的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归夫妻共同所有和负担,一般是一人一半。如果一方有过错,分割财产是可以少分或者不分;2.已经结婚并共同生活的,彩礼不予退还;3.女方亲属
2022-05-01 15,340 -
离婚后嫁妆和彩礼怎么处理
看看下列规定吧。你的情况可以不退回彩礼。女方也不能要回嫁妆。婚后夫妻共同财产平均分割。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022-02-04 15,340 -
离婚后,彩礼和嫁妆怎么处理
女方的嫁妆:如果是在你们结婚登记前给女方的嫁妆,属于女方父母对女方个人的赠与,离婚时作为女方个人财产女方个人所有;如果是在你们结婚登记以后给女方的嫁妆,如果没有特别约定,一般认定为女方父母对你们夫妻的
2021-03-03 15,340
-
01:05
彩礼离婚了怎么处理
一般情况下就算双方离婚,收受彩礼的一方也不需要返还彩礼。但是,基于我国司法解释对彩礼的性质的认定,彩礼应当被认定为附条件的赠与行为,因此如果赠与行为所附的条件不能够达成,或者已经消灭的话,这时候收受彩礼的一方就应当按照规定,返还相应的彩礼。
948 2022.05.11 -
01:33
夫妻离婚彩礼怎么处理
彩礼就是指,男女双方在缔结婚姻之前,男方为表心意,向女方家人的赠与的一部分财产。彩礼包括不动产的赠与,以及动产的赠与。这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俗制度,法律并没有做出禁止性的规定。同时,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虽然赠与合同可以撤销,但是已经转移
1,022 2021.04.25 -
00:57
离婚彩礼钱法律上怎么处理
离婚彩礼钱一般是不可以要求退还的。但如果属于以下情形的,可以要求退还: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但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女方并无过错的,已育有子女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司法实践通常对于返还彩礼不予以支持。虽然其未办理结婚登记,我国现行法律也不
584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