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应当按照哪些标准计算赔偿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发生劳动争议,计算经济补偿时应当按实际拿到的工资为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如果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月工资则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一年内的平均工资。
-
经济补偿金应当按照什么标准计算
经济补偿金应当按照下列标准计算: 1、计算基数,按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2、计算年限,按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法律规定
2022.04.16 2,785 -
劳动赔偿金计算标准
劳动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根据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不同,赔偿费用也会有所区别。若是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在支付工资的同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若是因劳动保护待遇损失劳动者损失的,应按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2020.12.26 177 -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哪些标准支付赔偿金?
1.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 2.违法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并且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3.用人单位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
2020.03.20 289
-
劳动者赔偿金应当按照什么标准计算?
1、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2、因病或非因工伤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工资,重病加50%,绝症加100%) 3、不能胜任解除
2023-01-01 15,340 -
交通死亡赔偿金应当按照哪些标准计算
1、死亡赔偿金,标准按照当地省统计公报公布的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年总额;丧葬费上年度职工六个月平均工资总额,按照公布的统计数据,被抚养人生活费,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
2022-06-23 15,340 -
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计算赔偿金应当按照哪些标准计算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第三十三条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第三十四条侵
2022-02-10 15,340 -
人身损害赔偿金应当按照什么标准计算
计算人身权损害赔偿,要考虑人身自由权损害赔偿和生命健康权损害赔偿。人身权的损害赔偿主要是金钱赔偿,赔偿标准根据具体的损害程度来计算。人身自由权赔偿则按日支付赔偿金,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的平均工资
2022-06-08 15,340
-
01:01
劳动合同赔偿金是怎么计算的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用人单位违反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的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已经支付了赔偿金的,不用再支付经济补偿。出现法定的一些情形,如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
1,876 2022.04.15 -
01:08
工伤赔偿计算标准在个案中,具体的赔偿金额取决于当地的生活水平、工伤职工的工资和其伤残情况等因素。建议先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后认为构成伤残的,可以再进一步申请伤残等级的评定。具体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出来之后再找用人单位赔偿。工伤认定伤残等级共有一至十级。第一级
7,357 2022.04.17 -
01:01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标准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标准如下: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
2,84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