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的对象是谁非法拘禁罪侵犯的对象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法拘禁侵犯对象 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身体自由权作为一种人格权,是组成民事权利体系之一的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权利的享有基于民事权利能力。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之自然人均依法享受包括身体自由权在内的民事权利。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包括一切自然人(即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人),即包括无辜公民、犯错误的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和犯罪嫌疑人。有一种观点认为,非法拘禁罪中的“他人”,只是指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活动能力的人,包括潜在的有意志活动能力的人在内,如幼儿、醉酒者和熟睡中的人。但不应包括完全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活动能力的人,如婴儿、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拘禁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身体自由。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留、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手段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犯非法拘禁罪的,处罚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殴打、侮辱的,从重处罚。犯非法拘禁罪造成重伤的,处以重罚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的人身权利。 身体自由权作为一种人格权,是组成民事权利体系之一的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权利的享有基于民事权利能力。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之自然人均依法享受包括身体自由权在内的民事权利。 因此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包括一切自然人。即包括无辜公民、犯错误的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和犯罪嫌疑人。
-
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是哪些
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的人身权利。 身体自由权作为一种人格权,是组成民事权利体系之一的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权利的享有基于民事权利
2020.10.03 135 -
诈骗罪的侵犯对象是谁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为: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行为人构成诈骗罪,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4.16 129 -
-
非法拘禁的侵犯对象
非法拘禁侵犯对象 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身体自由权作为一种人格权,是组成民事权利体系之一的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权利的享有基于民事权利能力。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之自然
2022-05-07 15,340 -
非法拘禁侵犯对象
非法拘禁侵犯对象 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身体自由权作为一种人格权,是组成民事权利体系之一的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权利的享有基于民事权利能力。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之自然
2022-03-24 15,340 -
非法拘禁罪侵犯的对象有哪些
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的人身权利。 身体自由权作为一种人格权,是组成民事权利体系之一的人身权的
2023-01-15 15,340 -
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谁
根据刑法规定,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所谓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即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是指通过他人委托或依照契约或有关规定而为他人收藏、管理的财物;所谓他人的遗忘
2023-02-13 15,340
-
01:02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但犯罪对象不一定会受到损害。 2、犯罪客体决定了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不一定能够决定犯罪性质。 3、犯罪客体是构成任何犯罪的必要要件,但犯罪对象则不是构成任何犯罪
335 2022.05.13 -
01:30
犯非法拘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相关规定,国家机关单位有关工作人员如果涉嫌利用职权非法拘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进行立案: 1、非法拘禁连续拘禁时间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可进行立案; 2、累计三次或以上对他人进行
1,607 2022.04.15 -
01:06
什么是侵财犯罪侵财犯罪,主要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夺取公私财物,或者是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侵财犯罪的种类包含: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贪污罪、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
2,18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