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方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的解除总的来说有三种方式,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或者是劳动者一方单方面提出辞职或者是单位将劳动者开除。但是员工在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解除权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具体来说,第一,在哺乳期内如果您能够就解除劳动合同一事与单位协商一致的,那么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单位应该向您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您在工作不足四年半,那么单位应该支付四个半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如果超过四年半,那么单位应该支付五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第二,如果您不能与单位就解除劳动合同达成一致,因为您处在哺乳期,所以单位在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业务减少,是不能与您解除劳动关系的,否则构成违法解除。对于单位的违法解除行为,您有两种选择。其一,您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其二,您可以同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单位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赔偿。经济赔偿是经济补偿的二倍,也就是说,如果您在工作不足四年半,那么单位应该支付九个月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赔偿。如果超过四年半,那么单位应该支付十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哺乳期时,是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哺乳期强行解除与女职工的劳动合同,是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但女职工如果有下列情形发生时,也可以被解除劳动关系:一是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二是严重失职、徇私舞弊的。三是,与另外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哺乳期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在哺乳期的女职工想离职的,可以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但是用人单位一般不得解除在哺乳期的女职工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
2020.09.20 101 -
哺乳期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哺乳期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在职工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用人单位给予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2020.05.28 407
-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方式有哪些,哺乳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合同的解除总的来说有三种方式,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或者是劳动者一方单方面提出辞职或者是单位将劳动者开除。但是员工在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解除权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具体来说,第一,在
2022-04-27 15,340 -
哺乳期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赔偿
劳动者在哺乳期,只要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022-02-11 15,340 -
哺乳期劳动合同怎么解除,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怎么解除
女职工在哺乳期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那么属于公司违规解除劳动合同,应该给女职工双倍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2022-03-29 15,340 -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哺乳期内解除合
哺乳期内,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违法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
2022-03-26 15,340
-
01:32
哺乳期解除合同赔偿多少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女职工怀孕或者哺乳期间,用人单位是不可以随意解雇女职工的。除非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女职工存在法定能够被单方解雇的情形外,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行为,女职工可以要求单位支付
1,055 2021.04.25 -
01:17
劳动合同纠纷解决方式有哪些
劳动合同纠的纷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解,即为在尊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利益的基础上,针对双方存在异议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2、调解,即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帮助下,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劳动合同纠纷
1,388 2022.04.17 -
01:15
劳动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有哪些
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关键证据。而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这时候可以选择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的争议问题。如果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的,劳动者更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1,57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