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伪造了证据可以再次起诉原告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同样会涉嫌伪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妨害作证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n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原告伪造证据就败诉吗
原告伪造证据不一定会败诉,具体还要看其他证据是否能支持其诉讼请求,若是能支持的,则会胜诉。原告伪造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0.06.27 193 -
原告是否可以再次起诉
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2020.02.29 168 -
原告撤诉后可以再次起诉吗
原告撤诉后是否可以再次起诉,视以下情况而定: 1、当事人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所以原告可以再次起诉; 2、但如果原告撤回起诉是由于其与被告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了变更或消灭,或者在撤诉后
2022.07.15 1,752
-
原告伪造证据被告人改判无罪还可以再起诉原告伪造证据被告人改判无罪还可以再起诉原告伪造证据
同样会涉嫌伪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妨害作证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2022-05-06 15,340 -
原告伪造证据,被告可以起诉吗
原告伪造证据不一定会败诉。这取决于其他证据是否能支持其诉讼请求。如果他能支持,他就会赢。原告伪造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1-12-25 15,340 -
原告伪造证据起诉被告
同样会涉嫌伪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妨害作证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2022-04-20 15,340 -
原告伪造证据起诉原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2022-03-30 15,340
-
00:58
起诉异地被告原告要去异地吗
起诉异地被告原告一般要去异地。一般需要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解决。通常都是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起诉。特殊情况符合下面法律规定可以原告所在地起诉。根据相关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
3,795 2022.05.11 -
01:04
怎样查原告起诉被告欠款金额
要查询原告起诉被告的欠款金额的,如果是被告本人想要查询的,因原告起诉时会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材料后会将起诉状副本交给被告。被告就可以在起诉状上,看到原告起诉自己的欠款金额。原告起诉被告的欠款金额,直接关系到诉讼费用数额
1,849 2022.04.17 -
00:54
民间借贷可以在原告住所地起诉吗
民间借贷是否可以在原告住所地进行起诉,一般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如果双方签订的借条、借款合同、借款协议约定了发生纠纷的管辖法院,那么债权人就只能向约定的管辖法院提起诉讼,不能向原告所在地起诉; 2、双方没有约定管辖法院的,又没有约定合同履
891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