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所有权人死亡后继承权人能否提供补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拆迁活动中,拆迁人须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约定房屋拆迁与补偿相关事宜,该协议当事人双方只能为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其他有权签字的人,如代理人或代表人等。房屋所有权人去世后,该房屋即应当依照遗嘱或法定继承,但继承后继承人应当进行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以确定所有权人,变更登记之前,各继承人享有的继承权不是享有房屋所有权的证明。未变更登记的,即属于房屋所有权状态不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房屋所有权人死亡房产的继承方式:房屋所有权人生前有留下遗赠抚养协议或者遗嘱的,则按照协议或者遗嘱内容继承房屋。如果其生前没有留下上述文件的,则按照法定继承方式分配其房产。第一顺序继承人是房屋所有权人的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顺位继承人继承房屋的份额应该均等。
房屋所有权人死亡房产的继承方式:如果有遗嘱或遗赠协议的,按照遗赠协议优于遗嘱,遗嘱优于的顺序进行继承。没有遗嘱或遗赠协议的,按照法定继承进行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房屋所有权人死亡财产如何继承?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在房屋所有权人死亡后继承其房产:如果有遗嘱或遗赠协议的,按照遗赠协议优于遗嘱,遗嘱优于的顺序进行继承。没有遗嘱或遗赠协议的,按照法定继承进行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021.02.08 210 -
房屋所有人死亡后房产的继承
房屋所有权人死亡房产的继承方式:如果有遗嘱或遗赠协议的,按照遗赠协议优于遗嘱,遗嘱优于的顺序进行继承。没有遗嘱或遗赠协议的,按照法定继承进行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021.04.11 326 -
房主死后继承人有权继承房屋吗?
房主死后继承人不更名可以按照法定继承来继承房屋。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与遗嘱继承相对,又称无遗嘱继承。
2021.01.19 178
-
房产死亡继承人是否有权继承房屋
房屋有权不让不孝儿继承,需要立遗嘱。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一、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即遗嘱是基于遗
2022-07-06 15,340 -
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可否抛弃土地继承权
放弃继承具有法律效力,这是人家的权利,权利不同于义务,可以放弃,继承人放弃继承,被继承人生前债务不用偿还。
2022-10-08 15,340 -
房屋所有权人死亡房产如何继承
我国在继承时,有遗赠扶养协议的,优先执行遗赠扶养协议;无协议的,优先执行遗嘱或者遗赠;均没有的,实行法定继承。这在相关法律中有明文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
2022-10-12 15,340 -
房屋所有权人死亡房产如何继承
我国在继承时,有遗赠扶养协议的,优先执行遗赠扶养协议;无协议的,优先执行遗嘱或者遗赠;均没有的,实行法定继承。 在《民法典》中有明文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
2023-05-26 15,340
-
01:15
房产继承权有哪些人
首先,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大于遗嘱,而遗嘱的效力又大于法定继承。也就是说,被继承人生前如果留有遗赠扶养协议的,在其去世后,应当最先按遗赠扶养协议的内容确定房产的继承人。如果受遗赠人没有继承全部房产的,再按照遗嘱内容进行继
1,275 2022.04.17 -
01:17
房主死亡后继承顺序
房主死亡之后,继承的顺序包括以下的内容:第一顺序为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顺序的继承人为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果有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遗产的继承顺序首先是约定的遗赠抚养协议人,其次是遗嘱约定的继承人,最后是法定继承
1,936 2022.05.11 -
00:59
担保人死亡继承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担保人死亡继承人需要承担责任。继承人应当在在所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
2,93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