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作五天后又继续继续劳动合同可以解除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三十一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劳动合同后社保仍然不会消失,你可以携带材料去社保机构办理续接手续。 解除劳动合同后社保的处理方式是: 一、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应凭《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和《失业证》(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接续手续,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申报缴纳手续。 二、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失业期间中断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中断期间不计缴费年限,原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封存,继续计息。重新就业后应继续缴费,前后缴费年限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分别合并计算。
1、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2008年1月1日起,与劳动都签订劳动合同的,如果该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不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3、劳动合同到期,但单位与劳动者都按原来的约定履行,此为劳动关系的继续,在此劳动者无过错的,单位在这个期间解除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合同要求,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二倍于经济补偿的赔偿。
-
劳动合同到期后未续签继续工作后被辞退
合同到期没有续签继续工作被辞退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要求赔偿。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签的,员工继续留在单位工作,如果超过一个月的,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020.05.19 622 -
劳动合同到期后未续签继续工作怎么办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继续工作应当在到期一个月内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
2020.06.03 154
-
工伤后没有解除劳动合同还可以继续工作吗
首先需要申请工伤认定,在康复之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判定伤残等级,之后申请工伤待遇审核获取赔偿。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
2022-04-22 15,340 -
工伤后解除劳动合同又继续上班了,公司又辞职
首先需要申请工伤认定,在康复之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判定伤残等级,之后申请工伤待遇审核获取赔偿。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
2022-05-04 15,340 -
劳动合同自动续期, 几天后可以继续签
可以。劳动合同到期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视为双方同意按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签
2021-10-24 15,340 -
劳动合同到期后继续工作的,但劳动合同期满后,继续工作有什么后果
1、劳动合同到期后你继续工作,则你们之间的劳动关系并未终止或解除,如果单位到期超过一个月未与你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你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要求单位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2、法律依据: 1)《
2022-04-16 15,340
-
01:04
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如何解除
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可以由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
1,248 2022.05.11 -
00:58
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后怎么处理
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可以变更合同或者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若是由于情势变更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可以合意变更合同或者解除合同。未达成合意的,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解除合同。若是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继续履行,
1,299 2022.04.17 -
00:59
未续签合同继续用工如何赔偿
公司未续签劳动合同,但是继续用工,应当向劳动者按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具体来说,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换句话说,这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不具有任何的免责理由。违反法律
4,53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