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的情况下个人怎么办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你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2、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你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3、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你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你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你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你承担。二、你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给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说的辞职信、辞职报告),这样便于保留证据。用人单位不支付你工资或不为你办理离职手续,你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三、相关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37、38、46、47、50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办理离婚的情况: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只要双方存在合法夫妻关系可以起诉离婚。但是起诉之后,并不是就一定能够离成功,只有夫妻感情已经破裂的,法院才会判决离婚,所以需要起诉的一方提供夫妻感情已经破裂的证据。
-
离职拿不到工资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劳察机构投诉举报;或者也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
2020.12.05 92 -
哪些情况下不能办理离婚怎么办
在有下列情况时不能办理协议离婚的手续: 1、一方不同意离婚的; 2、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3、未办理结婚登记的; 4、双方要求离婚,但是对子女抚养、夫妻一方生活困难的经济帮助、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未达成
2021.03.11 94 -
四种情况下离婚手续怎么办理
四种情况下离婚手续按照以下方式办理: 1、如果是协议离婚的,双方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2、如果是诉讼离婚的,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判决准予离婚的,判决生效,解除婚姻关系。
2021.03.11 107
-
离职的情况下社保怎么办
1、有个人账户,号就是帐号,后可以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停止交费,形成缴费年限中断,个人账户积累停止,但只要时间不长对今后影响不大;二是由个人全额缴纳,即不中断缴费把过去连同企业缴纳的部分一并自己缴纳,
2022-09-08 15,340 -
一般情况下,那个办理离婚证怎么办啊??
当事人协议离婚时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不得委托他人代理。否则,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我国办理离婚登记的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
2022-07-26 15,340 -
个人离职的情况有哪些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依据《
2023-01-29 15,340 -
什么情况下个人办理债务转移
债务是的一项权利,也是义务,债务的转移就意味着还债责任的转移。如果受转移一方没有履行该义务的能力或者根本没有行为能力,那么,债务的转移将会造成债权人的巨大损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借此逃避债务,或者对债权
2022-09-04 15,340
-
00:56
离职社保转个人交怎么办理
离职社保转个人交的办理方式如下:1、单位代缴:用户可在代缴机构进行社保的贷款,代缴社保一般可缴纳五险,用户只需要自己承担个人缴纳部分,及单位缴纳部分的费用即可;2、个人缴纳:个人进行社保的缴纳最多只能够缴纳3险,即失业、医疗、养老,用户可携
4,885 2022.04.17 -
01:06
拖欠工资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怎么办
拖欠工资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员工的可采取的救济方法具体如下: 1、与公司自行协商解决争议; 2、通过第三方组织进行调解; 3、进行投诉举报; 4、申请仲裁,提起诉讼。被拖欠工资后,当事人没有证据的,当事人应当尽量收集证据,例如证明劳动关系成立
1,061 2023.01.04 -
00:59
什么情况办理取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第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分子。第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而且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分子。第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
95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