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15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这90天包括:产前休假15天+产后休假75天理解;产假时间按照自然天数计算。产前假15天,系指预产期前15天的休假,距预产期2周时休产假以避免早产;产后假75天,系指生育后的75天休假。休产假不能提前或推后。若孕妇提前生产,才可将不足的天数和产后假合并使用;若孕妇推迟生产,可将超出的天数按病假处理。特殊原因产假增加天数难产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晚育增加30天独生子女: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增加产假35天解释;已婚妇女满24周岁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生育一胎但生的是多胞胎,不属于独生子女,不能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晚婚对产假没有影响;晚育不同地方规定又不一样,女方增加15-30天,男方可以有带薪护理假5-15天不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产前休假15天是包含在98天产假的。根据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如果是晚育再加30天,难产、剖宫产再加15天合计143天。
陪产假都是指自然日,包括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国家规定陪产假有15天,是指男性在与自己依法结婚的妻子休产假期间可以享有的15天陪产假。这个陪产假包括双休日,但并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
天津男职工陪产假15天
没有对男职工休陪产假的明确规定。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规定,男方的陪产假的计算方法一般体现在一些地方法规中,也因此存在地区差异,具体要看各地方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
2020.09.05 281 -
流产假15天带薪吗
流产假十五天是带薪的。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享受九十八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休假十五天;难产的,生多胞胎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享受十五天产假;怀孕四个月流产的,享受四十二天产假。规定女职
2022.04.16 3,862 -
产假15天算周末吗
包括周末,陪产假都是指自然日,包括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国家规定陪产假有15天,是指男性在与自己依法结婚的妻子休产假期间可以享有的15天陪产假。这个陪产假包括双休日,但并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2、产假的分类,必须享受的休假产假:98天15天(难
2020.05.12 413
-
产假15天多少天
《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这90天包括:产前休假15天+产后休假75天理解;产假时间按照自然天数计算。产前假15天,系指预产期前15天的休假,距预产期2周时休产假以
2022-04-15 15,340 -
婚假13天、产假158天、陪护假15天
修正案鼓励大家把晚婚晚育的观念向按政策生育转变。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依法登记结婚的,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增加婚假10天。而此前,贵州省婚假最长13天,但只有晚婚的人可享受。按照修正案规定
2021-01-19 15,340 -
产假15天一共多少天
《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这90天包括:产前休假15天+产后休假75天理解;产假时间按照自然天数计算。产前假15天,系指预产期前15天的休假,距预产期2周时休产假以
2022-04-26 15,340 -
产假15天怎么算
《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这90天包括:产前休假15天+产后休假75天小贴士:产假时间按照自然天数计算。产前假15天,系指预产期前15天的休假,距预产期2周时休产假
2022-03-13 15,340
-
01:20
辽宁婚假是10天还是15天辽宁婚假10天。包含3天的法定婚假和7天的延长婚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7日;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日,配偶享有护理假15日。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
4,495 2022.04.17 -
01:08
江苏省产假多少天江苏省的产假为128天,其中包括国家规定的98天产假。若是属于难产情形的,女职工可以享受143天的产假;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
8,303 2022.04.17 -
01:00
国家规定产假小月子几天假国家规定产假小月子假,具体如下: 1、高龄产妇可以休6个月的产假。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产假一般为三个月; 2、晚婚晚孕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包括产假98天法定节日。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
7,84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