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协议房屋买卖税需要双方签字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和房主口头协议房屋交易税等过户费用由我买方承担”,这个约定是否成立存在瑕疵,如果能够证明这个口头承诺无效,而你们之间的定金收据上也没有关于税费的承担,可以结合一般情况理解,房子的个人所得税一般由卖方承担的经验,您就没有理由承担。那么,双方不能达成买卖合同的责任就不在买方,也可以说,属于不可归责于双方的原因导致买卖关系不成立。这样,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那么,买方就有权利要求卖方返还定金。如果最终责任属于卖方,就是双倍返还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房屋买卖双方依法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生效要件为: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需要。房屋是属于夫妻共同拥有的,出售房屋的时候要夫妻双方同意,如果一方不能去签订合同的,要出具书面同意书签字才有法律效力。夫妻一方不同意,房屋不得转让。
-
房屋买卖需要夫妻双方签字吗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卖房需要夫妻双方签字。需要夫妻俩持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住房房产证,契税证,两人户籍所在地住房情况证明,一起去房管办理签字手续,才可以卖掉住房给别人。
2021.03.24 569 -
口头协议房屋买卖有效吗
口头协议房屋买卖是有效的,但是当事人仍应就该协议内容签订书面的房屋买卖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
2021.03.18 166 -
房屋买卖口头协议有效吗
房屋买卖的口头协议如果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有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当事人订立房屋买卖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021.02.18 188
-
房屋买卖协议双方签字有效吗
房屋买卖协议双方签字也不一定有效,房屋买卖协议满足以下条件才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有下列情形之一
2022-06-27 15,340 -
农村房屋买卖双方的口头协议有效吗?
无效。 民法规定房屋买卖合同是书面合同,当事人之间仅是口头表达没有签定书面房地产买卖合同,又无据可查的,属无效合同。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合同成立时间】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
2022-06-17 15,340 -
一方口头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有效吗
私下口头的房屋买卖协议是无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房地产转让,应当签订书面转让合同,合同中应当载明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方式。由于书面的买卖合同是双方交易内容的凭证,如果
2022-06-09 15,340 -
房屋买卖口头协议生效吗
符合法律规定的,就生效。 订立合同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口头形式,第二种则是书面形式。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协议或者合同,只要是出于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则为有效的。 但当法律明确约定合同的形式是要式合同,即必
2022-05-28 15,340
-
01:00
动迁协议需要夫妻双方签字吗如果动迁协议涉及夫妻共同财产,这时候当然需要双方签字确认。如果动迁协议仅仅涉及一方的个人财产,这时候就不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签字确认。只需要经过房屋的所有权人签字明确,就可以与拆迁方达成一致的动迁协议,并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换句话说,要明确动迁
1,777 2022.05.11 -
00:54
婚前财产卖房需要双方签字吗婚前财产在卖房的时候,当然不需要双方签字,但是存在例外的的情形。这里所说的例外情形,主要是指:结婚之后,婚前财产的所有权人同意在财产之上,加上配偶一方的名字。这时候,婚前财产就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应当由双方共同签字决定是否出卖房产。根据我国
2,935 2022.05.11 -
01:29
双方签字的协议有效吗双方签字的协议,不一定有效。但是,如果协议的内容以及订立的程序都是合法的,这时候协议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协议,当然会发生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双方签字的协议,涉嫌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的规定,或者侵犯社会的公共利益,这时候协
3,79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