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是什么贷款利息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借贷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贷款。 基准利率年利率5.6%,正常贷款年化都是15%,日利率 15%/365=0.04%左右。贷款简单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最高人民法院在1991年8月13日下发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条就规定:民间借货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因此,民间借款时约定利息不仅受法律保护,而且对利率的约定还可以高于银行同类的借款利率,最高可达到银行利率的四倍。
-
贷款利息是多少钱
决定贷款利息的三大因素: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利率。具体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出借人的借款合同的利率确定。贷款利息是指贷款人因为发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人手中获得的报酬,也是借款人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银行贷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
2021.03.13 417 -
民间借贷贷款利息是多少
1、民间借贷的利息支付的前提在于双方事先有没有就是否有息借款达成书面上或者是口头上的一致约定,如果没有,一致视为无息借款。 2、我国法律是允许民间借贷的利率适当的高于同期银行借贷的利率的,各地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约定适当的民间借
2021.03.31 174 -
房贷抵押贷款利息是多少
利率在第一套房和第二套房不一样。首套房:贷款期限5年(含)以内,贷款利率2.75%;贷款期限5年以上,贷款利率3.25%。二套房:贷款利率与借款人资质有关,但多执行1.1倍公积金首套房贷款利率,即:贷款期限5年(含)以内,贷款利率3.03%
2021.08.09 151
-
贷款利息多少是高利贷?
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在民间借贷中,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就属于高利贷。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
2021-06-04 15,340 -
贷款利息多少是高利贷
贷款利息超过合同成立时,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的就算高利贷。 构成高利贷的,法律对于属于高利贷部分的利息是不予保护的,因为
2022-10-15 15,340 -
贷款多少利息是高利贷
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开始实施,该规定要求,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
2021-03-12 15,340 -
贷款,利息是多少
购买二套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其基准利率是: 1、一年(含)内的贷款,年利率为4.35%; 2、一至五年(含)的贷款,年利率为4.75%; 3、五年以上的贷款,年利率为4.90%。
2021-03-15 15,340
-
01:11
贷款利息超过多少不受法律保护
民间借贷中,没有约定利息的,没有主张利息的权利。但超过约定的还款时间或没有约定还款时间而在债权人主张的合理还款时间内还没有还款的,债权人就可以主张逾期还款的利息。 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认定为没有效力,借款人可以请求出
2,849 2021.04.25 -
01:16
民间借贷最高利息多少是合法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第二次修正)第25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其中的“一年期贷款
2,590 2022.04.17 -
01:38
民间借贷多少利息合法
根据最高院关于民间借贷案件的相关规定,民间借贷最高利息一般不可以超过年利率24%,已经支付的超过24%的但少于36%的部分将不予退还,如果超过36%部分一般可以以不当得利的名义要求借款人进行返还。 个人借贷法律支持的利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29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