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造成用地面积以哪为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被拆除房屋的用途和建筑面积,一般以房产权证、农村宅基地使用证或者建房批准文件的记载为准。如记载与实际不符的,除违章建筑外,应以实际为准。1、征地公告时,已取得建房批准文件且新房已建造完毕的,对新房予以补偿,对应当拆除而未拆除的旧房不予补偿。征地公告时,已取得建房批准文件但新房尚未建造完毕的,应当立即停止建房,具体补偿金额可以协商议定; 2、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3、违章建筑、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以及征地公告后擅自进行房屋及其附属物新建、改建、扩建的部分,均不予补偿。 4、同一拆迁范围内,既有国有土地、又有集体土地的,国有土地范围内的拆迁房屋补偿安置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执行;被征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按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规定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房屋拆迁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并与被征收人计算、结清被征收房屋价值与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的差价。因旧城区改建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选择在改建地段进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房屋拆迁土地使用面积如何补偿征地 房屋拆迁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并与被征收人计算、结清被征收房屋价值与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的差价。
-
土地使用面积拆迁补偿时大于房屋建筑面积
房屋拆迁只补偿房产证上的房屋面积,不会再单独补偿其他土地面积,除非你的土地证上的土地面积大于房产上的面积。房屋补偿按建筑面积算。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拆迁,补偿标准不低于被征收房屋的类似房地产市场价值评估确定,一般是按照被征收房屋的产权证载明
2020.03.24 199 -
房屋拆迁面积怎么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认定如下: 1、被拆迁房屋领有建设主管部门发给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尚未领取产权证件的,在该许可证核准的范围内,据实确定该房屋的建筑面积。 2、租赁合约仅记载使用面积的,可以实地测量,也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房屋的建筑面
2020.06.22 1,318 -
房屋拆迁补偿按土地使用权面积计算
房屋拆迁只补偿房产证上的房屋面积,不会再单独补偿其他土地面积,除非你的土地证上的土地面积大于房产上的面积。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拆迁,补偿标准不低于被征收房屋的类似房地产市场价值评估确定,一般是按照被征收房屋的产权证载明的建筑面积给予补偿。按
2020.05.08 342
-
拆迁房屋的面积以什么为准,被拆迁房屋的面积怎么认定
被拆迁房屋的性质和面积一般以房屋权属证书及权属档案的记载为准;各地对被拆迁房屋的性质和面积认定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被拆迁房屋的性质或者面积协商一致的,可以按照协商结果进行评估。
2022-04-22 15,340 -
拆迁时,被拆除房屋的面积和建筑面积以哪个为准
被拆除房屋的用途和建筑面积,一般以房产权证、农村宅基地使用证或者建房批准文件的记载为准。如记载与实际不符的,除违章建筑外,应以实际为准。1、征地公告时,已取得建房批准文件且新房已建造完毕的,对新房予以
2022-03-25 15,340 -
拆迁时,被拆除房屋的面积和建筑面积以哪一为准
被拆除房屋的用途和建筑面积,一般以房产权证、农村宅基地使用证或者建房批准文件的记载为准。如记载与实际不符的,除违章建筑外,应以实际为准。1、征地公告时,已取得建房批准文件且新房已建造完毕的,对新房予以
2022-04-09 15,340 -
拆迁时,被拆除房屋的面积和建筑面积以哪个为准?
被拆除房屋的用途和建筑面积,一般以房产权证、农村宅基地使用证或者建房批准文件的记载为准。如记载与实际不符的,除违章建筑外,应以实际为准。1、征地公告时,已取得建房批准文件且新房已建造完毕的,对新房予以
2022-04-02 15,340
-
01:00
农村二层或多层房屋拆迁合法面积怎样认定
在进行房屋征收时,对房屋拆迁面积的认定为有房屋权属登记证的,以该证标注的面积为准,没有房屋权属登记证,则以建房批准的文件上面积为准。农村二层或多层房屋拆迁合法面积的认定方式具体如下: 1、有合法的房屋权属登记证的,以该证标注的面积为准; 2
1,293 2022.12.11 -
01:30
拆迁补偿是按照人口数还是房屋面积进行补偿
实践中,拆迁补偿通常是按照人口和房屋面积综合进行补偿的,但是,由于每个拆迁项目的补偿标准都不一样,具体应以实际情况为准。具体分析如下: 1、房屋拆迁补偿原则上是按房产证面积计算的,但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地方政府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
1,077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