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个人没有社保签不上劳动合同可以辞职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劳动者实际入职后,用人单位应该在劳动者入职当月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只要劳动者入职,双方建立劳动关系,无论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应该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社会保险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在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此时劳动者一般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而劳动者要求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仅在两种情况要交违约金。一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二是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流程为: 1、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离职; 2、劳动者按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3、用人单位出具离职的证明。
-
没签劳动合同,上一个月又想辞职可以吗?
可以。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辞职是不需要提交一个月的。没签劳动合同,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单位支付工资、押金外,还可主张经济补偿金、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补缴社保等;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从离职开始算,劳
2020.07.05 157 -
不满一个月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
员工工作不满一个月,没有签劳动合同后就离职的。可以提前3天告知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用赔偿两倍工资,一个月内不签合同不是违法的。
2020.10.26 1,062
-
员工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个人交社保吗?
无论同用人单位有没签订合同,都应当缴纳社会保险。缴纳社保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
2022-04-13 15,340 -
上班一个月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自己辞职走人吗
不可以,建议与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
2022-03-27 15,340 -
个人辞职没有签劳动合同,还可以领工资吗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4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
2022-04-24 15,340 -
上班一个月没签劳动合同可以辞职吗
建议你不要主动辞职,要看你在公司有没有签劳动合同以及购买五险一金,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2022-03-07 15,340
-
00:58
入职两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入职两个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单位要从用工满1个月的第二天,到满一年的前一天,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需要从用工那天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没有跟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那么需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并且需要跟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
6,203 2022.05.11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
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178 2022.04.17 -
00:52
个人劳动合同怎么写
个人劳动合同的写法内容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
658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