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可以要求赔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没有缴纳、没有足额缴纳、没有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所应承担的责任包括: (一)赔偿劳动者少得或者未得的失业保险金损失。 (二)承担应当由生育基金支付的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费用。 (三)承担工伤保险费有关的罚款、滞纳金等费用。 (四)承担基本养老保险有关的罚款等费用。 (五)赔偿给劳动者造成的其它费用。 如因用人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致使不能及时转移档案而影响劳动者重新就业的工资损失等等。 如果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劳动者要求赔偿损失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发现未缴纳工伤保险的能够要求用人单位赔偿。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因用人单位未及时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导致劳动者受伤后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应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待遇项目的相关费用。
我国法律规定,只要员工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应该为其员工参保。用人单位违反这一法定义务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责令限期缴纳。即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在一定期限内全部缴清费用,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
离职单位未缴纳社保可以要求赔偿吗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并且向用人单位索要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020.02.17 202 -
未缴纳社保如何要求赔偿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2020.11.01 736 -
未缴纳社会保险赔偿内容
如果主张的话,会得到经济补偿金。公司未为员工购买社保应当予以补缴并支付经济补偿,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如下: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
2020.04.09 221
-
已交纳社保未缴纳劳动者可以要求赔偿吗
劳动者可以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和未缴纳社保为由被迫辞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
2022-03-27 15,340 -
如果单位未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要求赔偿吗
劳动者可以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和未缴纳社保为由被迫辞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
2022-04-29 15,340 -
企业未给缴纳社会保险可以要求补缴吗?
现在的社会保险费交纳问题,一般劳动仲裁会裁决交纳,但法院不受理。所以,案件起诉到法院后,仲裁裁决书就不发生法律效力。关于,法律顾问可直接致电。
2022-10-07 15,340 -
公司未缴纳社会保险费可以要求赔偿吗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劳动合同法第4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
2022-10-06 15,340
-
01:03
单位不给缴纳社保,劳动仲裁后怎么补偿
单位不给缴纳社保,劳动仲裁后的补偿如下: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后的补偿是由单位依法在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
6,880 2022.04.17 -
01:03
社保可以自己网上缴纳吗
社保是否可以自己网上缴纳,应当根据购买者的身份进行确定,职工通过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不可以由本人在网上自行缴纳社会保险费,而是由用人单位直接从工资扣除相应的社会保险费,并且代替职工去社会保险征收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由个人购买社会保险的,
5,030 2022.06.15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
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0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