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之如何界定著作权使用还是商标使用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浙江某的辩解,李某某的代理人冯绍杭认为,浙江某只对《龙族兄弟》及相关动漫剧拥有著作权,龙太子只是该著作和动漫剧中一个主角的名字,浙江某对其没有排他权利。“如果按照被告的逻辑,《西游记》里早就有龙太子存在,是不是对方也不能用?”冯绍杭说,浙江某将尚未核准注册的“某”用在童装产品上,明显属于商标意义上的使用,侵犯了李某某的商标权。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知识产权鉴定专家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某与李某某注册的商标音同义同,注册类别也同在25类,应该认定为相类似,并有可能造成消费者的误解,从《商标法》的角度来看,李某某的在先商标权利应予保证。 那么,“龙太子”商标是否与浙江某的著作权相冲突呢?魏教授认为,著作权保护的是完整的作品或者作品中具有原创性、版权性的部分。如果是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名称、某些段落或者某个词句,不能认定为具有著作权。 “并非与相关作品扯上一点儿关系就能达到著作权的保护标准,所以一般说来不存在著作权和商标权相冲突的情况。”魏教授说,倘若有证据证明相关商标的确侵犯了他人著作权,则依据保护在先权利的原则,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排除商标专用权。在司法实践中,确定存在在先权利是关键所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形势对浙江某不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什么是著作权许可使用呢?
著作权许可使用是指著作权人在保留其著作权人身份的前提下,允许他人在一定的条件下行使其著作权。著作权许可使用的一般规定,著作权许可使用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许可使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内使用的法律行为。
2020.03.16 290 -
如何正确行使商标使用权
首先要慎重选择商标许可使用的对象。其次要及时完善商标许可的法律手续,即商标注册人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必须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最后要标注生产企业的真实厂名和厂址,即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
2020.04.23 193 -
著作权在先使用权——
先用权是指专利申请前,已经有人做好制造或者使用的必要准备,则在批准申请人的专利权之后,上述人员仍可在原范围内继续制造或者使用的权利。国际上一般都把“先用权”当作不能视为侵犯的专利情况之一。
2020.09.08 764
-
著作权法对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中的使用方式是如何规定的
公民创作作品的目的往往是为了传播作品,并在利用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物质报酬,因此就要产生作品的创作者与作品的利用者之间的关系,诸如作者与图书出版者的关系,作者与电影制片商的关系,作者与录音、录像制作者的关
2022-02-15 15,340 -
商标侵权中使用在先使用抗辩权是如何认定的,如何保护商标使用权?
商标注册人申请商标注册前,他人已经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先于商标注册人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但可以要求其附加
2022-03-05 15,340 -
如何授权使用注册商标使用权
依照《商标法》第40条及《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3条的有关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应当自商标使用许可全同签订之日起三个月内将合同副本由许可人报送商标局备案
2022-02-15 15,340 -
著作权使用权如何确定,对著作人经许可取得使用权的行为有哪些规定
著作权归作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有,故著作权的使用权亦归作者、公民、法人或者组织所有。著作权的使用权指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大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使用权可以通过许可使用、
2022-02-15 15,340
-
01:10
著作权的使用权包括哪些
著作权,在过去被称为版权。著作权的使用权主要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其中的人身权指的是,创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而依法享有的权利,又被称为著作精神权利。具体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人身权
2,639 2022.04.15 -
01:27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如何行使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是按照民法的共同共有关系来处理。因此,如果合作人想要行使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就应当获得对方当事人,也就是共同共有人的同意。但是,对于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就不需要适用上述的要求。能够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主要是指,作者各自
2,032 2022.04.15 -
01:17
商标权使用规定有哪些
商标权使用的规定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如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希望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就应该以注册为前提条件。只有经过商标局审核批准以后,商标专用权才会受到法律保护; 第二,注册商标是具有有效期的。在我国《商标法》
2,52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