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用工不签合同可以获得经济补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其一,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而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其二,若因用人单位自身原因而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就以上问题建议双方协商处理,若双方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下列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7.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8.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9.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获得用人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金:劳动者依法单方面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被单位无过错性辞退的;被裁员的;因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等。
-
知道用人单位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单位主动提议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法实行经济性裁员的;非过失性辞退劳动者的;或者因单位被责令关闭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等。
2020.02.26 100 -
哪些情况可以获得用人单位给予经济补偿金的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2020.05.04 105
-
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员工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吗?
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职工可以获得经济补偿。法律依据是《劳动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
2022-04-15 15,340 -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吗
在劳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
2022-04-09 15,340 -
用人单位主动辞职员工可以获得经济补偿吗
不能获得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迁址,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如果劳动者主动在此期间提出辞职的,不属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变化,变更劳动合同达不成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补偿金。
2022-11-04 15,340 -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职工可以获得经济补偿和双倍工资的哪些补偿
未签劳动合同需赔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企业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支付双倍工资
2022-05-04 15,340
-
01:09
用人单位不续签合同如何赔偿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应该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的标准为:按照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履行期届满前,用人单位应当遵循严格的续签程
792 2022.04.17 -
00:47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什么意思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意思不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因为经济补偿是有法律规定的,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符合法定情形的,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无需支付经济
1,722 2022.05.11 -
01:03
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4,00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