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残等级鉴定出来后如何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上班工作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受到伤害,最先应当去医院进行治疗,然后就是申请工伤鉴定。在进行工伤鉴定并拿到鉴定结果后应按如下步骤进行:1、是看鉴定的级别有没有问题,你要是对鉴定结论(级别)不服或有疑义,可以在受到鉴定结论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结论申请。2、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和医疗补助金,等等。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投保的(特指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保),则依据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3、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4、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5、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则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十级赔偿标准为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如果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分别按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本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后应当按照不同的等级来进行赔付,例如一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等。
-
如何根据工伤伤残鉴定不出等级赔偿
如果工伤认定之后并没有鉴定上级别也可以享有其他工伤赔偿待遇,即: (1)住院治疗期间的医疗费、工资、护理费用、伙食补助等由用人单位承担。 (2)出院后需要停工休养的,有停工留薪待遇。
2020.08.05 186 -
工伤鉴定不出等级如何赔偿
工伤鉴定不出等级,劳动者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住院伙食补助费;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其他。
2020.08.25 94 -
工伤等级鉴定出来后如何才能拿到赔偿金
1、看鉴定水平是否有问题,对鉴定结论(等级)不服或有疑问的,可在鉴定结论后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结论。 2、工伤鉴定后,鉴定标准计算赔偿金额。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贴、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一
2022.04.16 558
-
工伤伤残鉴定等级出来后如何办呢?
你问的工伤伤残鉴定等级出来后怎么办的问题的答案是:员工在递交工伤待遇审核后60天内下达待遇。 工伤事故又称劳动事故,有广义、狭义之分。在狭义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工伤保险的业务指南中指出“工
2023-04-03 15,340 -
工伤鉴定伤残等级后如何赔偿?
根据《工伤赔偿标准》,工伤鉴定出伤残等级后分别给予以下赔偿:工伤医疗费用,按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支付。伙食补助费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交通、食宿费,到统筹地区
2022-04-17 15,340 -
工伤鉴定出来伤残等级怎么赔偿
根据《工伤赔偿标准》,工伤鉴定出伤残等级后分别给予以下赔偿:工伤医疗费用,按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支付。伙食补助费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交通、食宿费,到统筹地区
2022-04-25 15,340 -
伤残等级鉴定后如何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在赔偿项目方面和赔偿标准方面贯彻了全面赔偿的原则。其中赔偿项目方面增加了康复费、后续治疗费两项,并用“残疾赔偿金”代替“残疾者生活补助费”。伤残鉴定等级赔偿标准具体体现在《人身损害
2023-06-07 15,340
-
01:23
该如何申请伤残等级鉴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的流程: 第一、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可以向公安部门进行申请 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因事故导致伤残的情况,在其医院治疗结束之后可以在十五天之内,向公安部门申请伤残等级的评定;公安机关接到申请后,应该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医院证明和
1,136 2022.04.17 -
02:43
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如何申请赔偿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携带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等资料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即可获得赔偿。赔偿的项目包括治疗费、康复费、住院期间生活费、以及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相应等级的津贴。 申请工伤鉴定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点: 1、
1,883 2022.10.08 -
01:03
伤残鉴定10级如何赔付伤残鉴定10级赔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十级伤残的赔偿标准为: 1、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费、食宿费; 2、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生活护理费; 3、停工留薪期工资; 4、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5、伤残津贴; 6、一次性伤残就
2,14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