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小孩抚养权判给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后小孩的抚养权一般会判给适合小孩健康成长的一方。比如: 1、不满2周岁小孩一般判给母亲抚养,但是母亲的确有不适合抚养的情形的,也是可以判给父亲抚养的。 2、已满2周岁,则夫妻双方需要证明自己比对方更加适合抚养小孩。 3、已满8周岁的小孩,判决抚养权应当尽量尊重小孩的意见。
除了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外,判决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首先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取证,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性质、收入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等,通过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差异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异,法院也会综合考量。判决主要围绕孩子判归谁对孩子成长更为有利这一个中心原则展开。其一,孩子的年龄。根据《婚姻法》及其相关规定,2周岁之内的孩子一般归女方抚养;如果孩子在幼儿期,同等条件下,法官判归女方抚养的可能性会相对大一些。其二,从孩子的性别。如果孩子是女孩子,且年龄将近十岁,因为女方对于指导孩子的青春期更为有经验,故同等条件下,法院判归女方的可能性更大。其三,从双方的经济条件。如果父母一方收入较高,可能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抚养条件,在同等条件下,法院就有可能将孩子判归收入较高的一方。其四,从孩子一贯的生长环境,比如,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或者孩子一直住在某套房屋中,上学也在该房屋周边等,都是法官考虑孩子抚养权归属的因素。
-
小孩抚养权离婚判给谁
离婚小孩不满两周岁的,其抚养权可以判给母亲。孩子母亲对孩子没有尽到抚养义务,而父亲又愿意抚养孩子的,小孩的抚养权可以判给父亲,即父亲可以成为孩子的抚养权人。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
2021.04.22 155 -
离婚小孩抚养权问题怎么判法院判给谁?
夫妻离婚后小孩抚养费,法院一般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021.01.19 162 -
民法典离婚小孩的抚养权判给谁
根据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夫妻离婚时,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判给母亲抚养,如母亲一方有不能抚养的法定情形的。 也可以判给夫妻抚养。而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如果有意愿跟随一方生活,而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法院应当遵循其意见。
2021.04.11 85
-
小孩抚养权判给谁?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
2022-08-24 15,340 -
三岁大的小孩,离婚法院判给谁,抚养权
如果孩子已经三岁,法院对孩子的抚养权的判决一般本着对孩子有利的原则进行判决,如生活条件,抚养能力等。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
2022-04-17 15,340 -
离婚小孩的抚养权判给谁
子女在两周岁以内,一般归女方抚养,2周岁以上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由法院根据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10周岁以上的应该征得子女的同意。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2022-05-07 15,340 -
离婚小孩抚养权判给谁
离婚小孩抚养权判给谁要根据情况确定。 1、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2022-06-04 15,340
-
01:12
离婚了小孩抚养权归谁
首先,夫妻双方离婚时可以就抚养权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才由起诉到法院,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但是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父方直接抚养:1、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
1,522 2022.04.17 -
01:23
离婚小孩判给谁
离婚时,如果双方在婚内育有孩子的,当然会涉及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这时候,如果双方能够通过协商解决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当然是选择协商的方式,既节省时间又节省成本。协商不成的,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由法院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作出判决。法院在判决孩子抚
1,534 2022.04.17 -
01:10
离婚后小孩的抚养权如何判
关于离婚后的子女由谁直接抚养的问题,首先由双方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人民法院将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依法进行判决。人民法院一般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个人素质、对子女的责任感、家
4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