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关系中有哪些财产纠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同居关系约定财产按约定处理。 2、同居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归当事人共有;按份取得的,可确定按份共有;如果同居期间有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其所得应为共同财产。 3、同居一方的收入或财产,原则上应归该方当事人所有;另一方当事人对取得该财产的当事人在取得该财产时有资助,或在取得该财产的过程中有辅助性劳动及提供生活帮助的,则该收入或财产应为一般共有。 4、个人所有或共有权属不明的财产推定为共有财产。 5、同居分居期间的收入或财产归各当事人所有。 6、因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权、债务为共同的债权、债务;可以确定份额的,依份额享有和承担;因抚养共同的子女所形成的债务为共同债务,因抚养各自的子女及赡养形成的债务为义务人个人债务。 7、因人身关系取得的财产归该当事人所有。 8、个人所有或共有权属不明的财产推定为共有财产。
由于双方没有同居,对于男方给女方过的彩礼款一般按赠与性质认定,有些财产的赠与是以双方结婚为成就条件的,是双方或一方父母赠与两个要结婚的年轻人的。有的是为了让年轻人安家过日子用的,所以过的彩礼数额较大、这个赠与的条件——结婚,一旦不成立时,女方应适当返还彩礼。而对于数额较少的,则不予返还。、造成女方怀孕及严重的流产后人身损害,法庭在审理过程中,对于这部分损失应考虑由男方适当承担。或者在女方返还的礼金中扣除赔偿款和营养费用等。因为双方已经举行了婚姻,并共同生活,双方在“结婚”同居过程中,女方可能将男方所过的彩礼已经为结婚支出了不少,而且双方的“结婚”同居目的已经实现,且女方在同居过程中还有了身孕,虽然可能双方当时因为不到婚龄或其他什么原因没有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但这不影响双方已经形成了实际的同居关系,这时的彩礼金性质就是同居关系期间的财产,一般应认定为双方共有财产。只能将剩余部分平均分割。而不能按婚约财产返还。
-
同居财产分割纠纷有哪些
对于同居财产纠纷,如果双方有约定的根据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按共有财产处理,按照双方出资比例来分割,分割参考当初出资份额情况大小,按照现在财产市场价值,按照比例分割。
2021.01.29 103 -
同居关系下的财产纠纷怎么解决?
同居关系约定财产按约定处理。同居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归当事人共有;按份取得的,可确定按份共有;如果同居期间有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其所得应为共同财产。 同居一方的收入或财产,原则上应归该方当事人所有。
2021.01.31 104
-
同居关系产生的财产纠纷
您的问题属于同居期间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纠纷,类似案件我们曾经办理过,根据我们的办案经验,由于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不存在婚姻关系,按同居关系认定。同居期间的财产及子女如双方协议不成,可向法院起诉要求
2022-03-09 15,340 -
同居关系中的财产纠纷如何处理
一般来说,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按一般共同财产处理。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是指由双方共同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用于债务清偿的财产,主要包括:(1)工资、奖金;(2)
2022-04-15 15,340 -
同居关系中的财产纠纷怎么处理
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如何分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同居双方能就共同财产的分割达成协议,则按双方的协议处理;第二,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由法院依法分割;第三,双方的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均等分割,但
2022-02-04 15,340 -
如何处理同居关系中的财产纠纷
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如何分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同居双方能就共同财产的分割达成协议,则按双方的协议处理;第二,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由法院依法分割;第三,双方的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均等分割,但
2022-02-22 15,340
-
01:41
同居关系的财产怎么分配
同居关系涉及的财产,首先可以按照双方的约定来分配;没有约定的,可以时候达成事后的约定;不能达成一致合意的,就可以提请人民法院,按照份额以及相关出资事实来进行确定。民法典并没有直接规定同居关系,但是根据民法典第1075条,对于被宣告无效或者被
1,383 2022.04.17 -
01:01
合同纠纷转包关系如何解决
我国法律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也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如发生转包行为,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如果承包人将建设工程转包的,发包人可以提出解除合同,同时承包单位
708 2022.04.25 -
00:57
同居关系有扶养义务吗
同居关系没有扶养义务。同居关系是指,男女双方长期共同生活,但没有登记为合法婚姻的关系。在我国,同居不是违法行为。因此,法律并没有禁止未婚的男女进行同居。只要双方都没有法定配偶,这时候双方长期自愿公开地共同生活,也是法律所尊重的一种生活方式。
2,51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