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期间公积金未缴纳如何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实际操作中,目前大部分劳动仲裁委均未将公积金争议纳入受案范围,员工只能通过向公积金中心投诉等手段进行自我救助。 公积金缴纳如不合法,在公积金条例里是有相应的救济措施的,条例三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第三十八条又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说明条例实际上是通过行政手段对公积金缴纳进行救济的,并没有赋于劳动者可以将住房公积金作为一项民事权利(或劳动争议内容)向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提起仲裁或民事诉讼的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单位不缴纳住房公积金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住房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住房公积金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所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每月缴存一定数量的住房公积金,建立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住房建设基金,使每个职工都能住上自己比较满意的住房。因此,是否缴纳住房公积金不是劳动争议。
劳动仲裁期间公司应继续缴纳保险和公积金。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
未缴纳社保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没交社保,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2022.09.30 1,288 -
未缴纳保险申请劳动仲裁如何赔偿
未缴纳保险申请劳动仲裁的赔偿方式: 1、单位依法在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2、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
2020.09.27 704 -
未缴纳保险如何向劳动局申请仲裁?
未缴纳保险申请劳动仲裁的赔偿: 1、用人单位依法在限期缴纳或者补足职工的保险费用。 2、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
2020.01.04 203
-
劳动仲裁期间公司未缴纳社保
第一,如公司没有交社保,可以要求补缴社保的。第二、如公司一直没有签合同,也是违法的,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第三、如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还要承担赔偿金的,赔偿金的标准是经济补偿
2022-03-10 15,340 -
劳动仲裁期间如果公积金没有补缴的话怎么办
在实际操作中,目前大部分劳动仲裁委均未将公积金争议纳入受案范围,员工只能通过向公积金中心投诉等手段进行自我救助。 公积金缴纳如不合法,在公积金条例里是有相应的救济措施的,条例三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
2022-04-14 15,340 -
如何缴纳劳动仲裁费用
1、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1993年10月18日劳动部发布)规定: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按照《劳动合同鉴证证和劳动争议仲裁收费管理办法》收取仲裁费。仲裁费分为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
2022-12-06 15,340 -
仲裁期间如何缴纳社保?
1.劳动仲裁期间没有拿到解除劳动合同书,如果劳动者未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在劳动仲裁期间劳动者应当正常上班,用人单位应当正常为劳动者缴纳社保。 2.《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
2022-05-23 15,340
-
00:57
社保公积金怎么缴纳缴纳社保公积金,一般有以下的六个步骤,具体如下:1、打开支付宝,点击首页的市民中心;2、进入后找到右侧的社保;3、然后在第三方服务里点击社保公积金服务;4、进入后点击社保公积金代办;5、选择公积金代办,点击进入;6、点击我要办理,进入缴费即
6,146 2022.05.11 -
01:13
劳动仲裁仲裁期限是多久申请劳动仲裁的有效期为一年时间。仲裁庭裁决案件,应当自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1、申
3,046 2022.10.03 -
00:55
劳动仲裁有效期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通常是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一般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那天起开始计算。仲裁时效通常会因为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
2,907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