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可以持欠条向用人单位申请支付令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可以持欠条向用人单位住所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有工资欠条或达成有支付协议不按约定履行支付义务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申请支付令需要提交申请书、欠条、申请人身份证件。申请书应当具备以下内容: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2、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给付的工资数额;3、劳动者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4、用人单位的财产状况和可供执行的财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十六条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欠款有欠条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支付令: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依法作出的督促债务人为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文书。债权人提出申请后,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其是否受理。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该裁定不得上诉。
-
单位不发劳动报酬可以申请支付令吗
单位不发劳动报酬可以申请支付令,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只要符合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可以送达债务人的条件,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2020.12.17 135 -
欠钱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吗
欠钱不还可以申请支付令。有权提起督促程序的,只能是债权人。依照实体法的规定,享有权利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依法履行义务。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通过普通程序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此外,
2021.02.18 295 -
向支付令申请条件
债权人支付令申请的条件: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以及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符合上述条件的,债权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2020.10.21 172
-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持欠条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吗?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持欠条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但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给付
2022-02-25 15,340 -
劳动者是否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支付令
如果劳动者有用人单位开具的欠条的,劳动者可以持欠条向用人单位住所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有工资欠条或达成有支付协议不按
2022-03-11 15,340 -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可以用欠条法院申请支付令吗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如果劳动者有用人单位打的欠条的,劳动者可以持欠条向用人单位住所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有工资欠
2022-04-20 15,340 -
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住所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申请支付令的法院
劳动者可以持欠条向用人单位住所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有工资欠条或达成有支付协议不按约定履行支付义务的,劳动者可以直接
2022-02-11 15,340
-
01:06
怎么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如下: 1、有权提起支付令申请的,是依法享有债权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被申请人是依法负有清偿义务的债务人; 2、请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已到偿付期且数额确定,并写明请求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3、债权人没有对等给付义
2,934 2022.05.11 -
00:47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什么意思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意思不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因为经济补偿是有法律规定的,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符合法定情形的,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无需支付经济
1,741 2022.05.11 -
01:03
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4,03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