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信用卡不还款是犯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使用信用卡消费已经很普遍,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忘记还款,是否使用信用卡逾期不还都会构成犯罪呢怎样的情况下会构成犯罪呢下面由为您整理介绍。使用信用卡已成为普遍的消费方式,一些持卡人在对信用卡的认识和使用上存在误区,并不清楚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信用卡,或对逾期不还款等行为抱有侥幸心理,不仅对个人贷款、信用评价产生负面印象,甚至无意中触碰到法律的底线,付出沉重的代价。我国刑法规定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罪的情形之一,但并非使用信用卡逾期不还款不一定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恶意透支达到一定数额,就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而且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比平常人们对信用卡的理解更宽泛,不仅包括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还包括没有透支功能的借记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可以认定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就可以构成信用卡诈骗犯罪。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并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因此,使用信用卡时要注意,不要触碰法律的底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可以证明行为人没有诈骗故意的,不能以犯罪论处:不知使用的是伪造、作废的信用卡的;误用他人信用卡或者虽系冒用但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等。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
信用卡欠款不还是什么罪
信用卡欠款不还涉及信用卡诈骗罪。具体处罚是: 1、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022.04.16 243 -
信用卡诈骗罪什么情况下减刑?
信用卡诈骗罪减刑的情形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2020.04.29 103 -
什么情况下信用卡诈骗罪减刑
信用卡诈骗罪减刑的情况为: 1、阻止别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6、对国家
2022.06.24 134
-
什么情况下使用信用卡逾期不还款构成犯罪
使用信用卡消费已经很普遍,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忘记还款,是否使用信用卡逾期不还都会构成犯罪呢怎样的情况下会构成犯罪呢下面由为您整理介绍。 使用信用卡已成为普遍的消费方式,一些持卡人在对信用卡的认识和使用
2022-03-20 15,340 -
什么情况下不还信用卡银行不起诉
1、在现实生活中欠信用卡钱,银行不起诉的情形包括欠款金额比较少、与银行协商分期还款、银行想增加持卡人债务再起诉等。 2、《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第六十九条?信用卡催收函件应当对持卡人充分披
2022-11-08 15,340 -
什么情况下欠信用卡不还会坐牢
欠信用卡不还会坐牢的情形如下: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2022-10-15 15,340 -
使用信用卡逾期不还会构成犯罪吗?哪些情况下使用信用卡会构成犯罪
使用信用卡消费已经很普遍,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忘记还款,是否使用信用卡逾期不还都会构成犯罪呢怎样的情况下会构成犯罪呢下面由为您整理介绍。使用信用卡已成为普遍的消费方式,一些持卡人在对信用卡的认识和使用上
2022-03-22 15,340
-
01:06
信用卡透支不还犯罪吗
信用卡透支不还本身就属于违约行为,如果已经超过了一定数额,而且经过银行有效催收后,仍然拒绝还款,当然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可以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恶意透支人,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信用卡诈骗罪包括了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主要是指:信用卡的持
761 2022.04.17 -
01:27
信用卡欠款多少不还会坐牢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以及其他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信用卡,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对于信用卡诈骗罪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和数额大小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
2,707 2022.04.17 -
01:10
虚假诉讼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1、虚假诉讼要构成犯罪,只有“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才有可能。“捏造”是指凭空捏造,如果纠纷事实客观存在,仅仅对非关键部分的事实进行夸大、或者滥用诉讼权利恶意诉讼的,都不构成该罪。其次,必须是民事诉讼领域的事实,如果在刑事诉讼领域捏
1,46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