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中的证据可否封存和启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处理纠纷中,证据总是很关键的,医疗纠纷的主要证据就是病历,应第一时间封存病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病历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但是有的医方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否认已封存病历的事,建议患方在封存病历时要医方出具病历已封存的字句收条,并多复印一份病历患方自己来保管。依照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2、与医院方协商谈判,就赔偿金额达成协议; 3、协商不成,若可能构成医疗事故,则可双方一起向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注意单方申请医学会不受理);若可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侵权,可向法院起诉;亦可不经鉴定直接向法院起诉,起诉的同时向法院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由法院委托鉴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封存启封公积金的意思是:职工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暂时中断,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予以封存,被封存的职工重新就业恢复劳动关系时新单位按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恢复封存的住房公积金账户。
劳动者因离职导致公积金账户被封存的,在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将公积金账户转移至新单位后,就可以由新单位办理启封手续,继续缴存公积金。
-
医患纠纷封存病历后如何解封?
医患关系作为最普通的民事法律关系之一,关系着几乎每一个人,虽然现在医患关系已经明显缓和,但因为巨大的基数存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案件仍然逐年上涨。在医疗纠纷的处理实践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患方非常重要,对医方也需要严阵以待,那就是封存病历
2020.10.03 844 -
发生医疗纠纷后如何封存病历
1.正常封存程序 医患双方都可以要求封存病历。任何一方要求封存病历时,应当告知对方共同实施病历封存。封存病历应当医患双方有权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对病历共同进行确认,复印客观病历,签封病历原件或者复印件。并注明病案患者姓名、病案号、封存件为原件
2020.08.11 349 -
公积金封存后如何启封
公积金封存后启封如下:职工在原账户封存启封的需填写住房公积金缴存变更清册、住房公积金职工缴存清册和住房公积金汇缴书,送住房公积金经办银行办理;职工在其他单位就业启封的需从原单位或市管理中心办理,按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处理。
2020.11.03 361
-
在医患纠纷中要求封存证据
我是一名患者,在进入诉讼前,我已将我的病案封存完毕,但对我很利得一个证据,(另一名患者的病案,目前,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和住院号)我也想先行封存,怎么办啊我有这个权利吗医院不配合怎么办啊
2022-11-02 15,340 -
医疗纠纷可不能封存病历
《》第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第十七条疑似输
2022-09-01 15,340 -
医疗纠纷是不是否可以封存病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
2023-06-10 15,340 -
医疗纠纷是否需要封存病例
医疗损害纠纷需要封存病例。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第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
2022-11-11 15,340
-
01:07
医疗纠纷诉讼中要如何举证医疗纠纷诉讼中,原告以及被告都应当举证。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可以知道,医疗纠纷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包括下面两点: 第一,患者作为原告,应当承担初步的举证责任,证明自己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合同关系,同时接受了医
1,590 2022.04.17 -
01:19
医疗纠纷诉讼中应该怎么举证在医疗纠纷诉讼中,患者和医疗机构都需要举证,但两者的证明责任不同。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医疗纠纷诉讼的举证规则主要包括下面两点: 第一,作为原告的患者,应当承担初步举证责任。首先,患者应当证明自己与医疗机构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可以提
1,231 2022.04.17 -
01:16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发生医疗纠纷的处理办法有: 1、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双方以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并协商确定赔偿金额; 2、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可以向
5,26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