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方法及技巧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方法及技巧: 1、先了解案情,确定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即找到被申请人。现在有些单位让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一旦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就很难确定用人或用工单位。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社保明细、工作牌(证)等来确认被申请人。 2、确定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是区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法律规定劳动争议有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工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管辖。 3、写好《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一般格式是申请人的姓名和住址等、被申请人的名称、社会信用代码和地址等具体信息。 3、准备证据,可以把《劳动合同》、工资单、社保明细等书面材料准备好,如果有录音可以刻成光盘等 4、把《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和相关的证据材料交给劳动争议仲裁委,准备一式三份,交两份给劳动争议仲裁委,自己留一份(如果是劳务派遣,需要一式四份)。 5、劳动争议仲裁委在收到材料后,会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会通知劳动者。如果受理,会把开庭时间一并通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先了解案情,确定存在劳动关系的单位,即找到被申请人。 2、确定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是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管辖。 3、写好《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 4、准备证据,可以把《劳动合同》、工资单、社保明细等书面材料准备好,如果有录音可以刻成光盘等。 5、把《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和相关的证据材料交给劳动争议仲裁委,准备一式三份,交两份给劳动争议仲裁委,自己留一份(如果是劳务派遣,需要一式四份)。 6、劳动争议仲裁委在收到材料后,会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会通知劳动者。如果受理,会把开庭时间一并通知。
1、在仲裁时效内提出;2、收集存在劳动关系及证明主张的证据;3、员工准备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和公司的工商信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4、仲裁委受理,把仲裁资料送到单位。给单位答辩期,排期开庭,审理后裁决。
-
劳动仲裁员工申请应答技巧有哪些
1、先了解案情,确定存在劳动关系的单位,即找到被申请人。 2、确定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是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3、写好《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 4、准备证据,可以把《劳动合同》、工资单、社保明细等书面材料准备好;等等。
2020.02.24 248 -
人在外地怎么申请劳动仲裁技巧
不可以申请异地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发生的劳动争议,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确认仲裁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发生的劳动争议。
2020.03.28 419
-
求经典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技巧
1、先了解案情,确定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即找到被申请人。现在有些单位让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一旦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就很难确定用人或用工单位。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社保明细、工作牌(证)等来确认被申请人。 2
2021-06-30 15,340 -
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有哪些技巧?
1、先了解案情,确定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即找到被申请人。现在有些单位让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一旦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就很难确定用人或用工单位。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社保明细、工作牌(证)等来确认被申请人。 2
2021-03-18 15,340 -
《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有哪些技巧》
员工申请劳动仲裁的技巧:确定被申请人的信息;确定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规定的仲裁期限内申请;写好书面仲裁申请,根据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准备证据;其他。
2021-11-04 15,340 -
员工申请劳动仲裁的技巧有哪些
1、先了解案情,确定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即找到被申请人。现在有些单位让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一旦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就很难确定用人或用工单位。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社保明细、工作牌(证)等来确认被申请人。 2
2021-03-24 15,340
-
00:53
异地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是不能异地提起的。因为劳动争议通常会让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管辖。申请劳动仲裁,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劳动部门才会进行受理、审核,而且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必须要规定
2,578 2022.05.11 -
01:17
线上怎么申请劳动仲裁
线上一般不会接受劳动仲裁的申请。但是也有地区可以通过线上方式申请,如广东地区,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微信-点击“发现”到小程序”后,搜索“粤省事”;进入“粤省事”后,下拉至“专项服务”选择“调解仲裁”;2、进入后先行登录,登录成功后选择“预
7,521 2022.04.17 -
00:55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间的规定如下: 1、对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仲裁时效是相对比较短的,劳动争议发生一年之内,这是一般时效。但是也有特殊时效:比如欠薪加班工资,时效不受限。在劳动关系存
2,87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