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作1月不给工资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提供劳动,应该单位就应该支付工资。即使工作1月也是应该支付工资,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内所以不给工资,属于克扣工资的行为。关于工作试用期不发工资的纠纷:发生争议之后,建议先协商,协商不成,可以搜集证据,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1.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投诉时,应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以及相关拖欠工资的证据。 2.以未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为由,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若仍想维持劳动关系的,可以只请求支付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如果你是给用人单位工作,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你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缺点:申请劳动仲裁就是打劳动官司,程序稍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二、如果你是给个人工作,不算劳动关系,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该个人老板,要求支付劳动报酬。
-
公司欠员工工资不给该怎么办
公司欠员工工资不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追讨工资: 1、员工可以和公司协商,约定工资支付的期限,签订支付协议书; 2、员工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3、员工可以向劳动监督部门投诉,让劳动监督部门介入调查; 4、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
2022.07.12 261 -
员工不给工资该怎么投诉
公司不给员工发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网页或者直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仍然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2020.03.31 110 -
工作时不给工资怎么办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不给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讨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其他。
2020.02.08 120
-
工作1月不给工资, 一月自离, 下月开始上班, 公司不给工资怎么办?
劳动者提供劳动,应该单位就应该支付工资。即使工作1月也是应该支付工资,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内所以不给工资,属于克扣工资的行为。关于工作试用期不发工资的纠纷:发生争议之后,建议先协商,协商不成,可以搜
2022-04-08 15,340 -
工作到期保底1个月后不给工资怎么办
在不知公司辞退员工时有多发一个月工资(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下签了解除合同协议后,还是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的。只要劳动者不是主动辞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相关规定,只要符合,就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
2022-09-10 15,340 -
欠员工3个月工资不给该怎么办?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长达三个多月不给的,员工可以去向当地的劳动局投诉,由劳动局责令公司限期支付,否则按拖欠工资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向员工加付赔偿金。
2022-06-24 15,340 -
员工工作不给工资怎么办
拖欠员工的工资,那么员工可以拨打12020向当地劳动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 1、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
2022-08-25 15,340
-
01:15
工厂拖欠三个月工资不给怎么办劳动局有专门的部门叫“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可以找这个部门投诉,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会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情况属实的,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补偿金,必要时也可以责令其支付赔偿金,比如劳动者因此遭受了实际的经
1,789 2022.04.17 -
00:54
公司拖欠1个月工资怎么办公司拖欠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申请人应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劳动合同书等有关材料,并预交仲裁处理费。 2、申请人收到受理通知书后,应向仲裁机构提供联系地址及电话,等待处理结果。 3、申请人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后,若不服的,可
1,274 2022.05.11 -
00:56
农民工工资不给怎么办农民工工资不给,农民工追索工资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通过劳动仲裁启动维权程序追索劳动报酬; 第二种,以工资欠条为主要证据,直接通过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的方式追索劳动报酬。前者属于普通劳动争议的一部分,后者既属于劳动争议又属于普通民事纠纷。用人
1,36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