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孩子还在一起我是不是要支付抚养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你们如果离婚,孩子抚养问题,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重点考虑跟哪一方在一起更有利于孩子的生活、教育及成长)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孩子尚小,一般会判由你直接抚养。 2、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一看子女的实际需要。二看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三结合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然后,对支付义务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月收入的20%至30%按月支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对支付义务人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但是,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3、关于房屋问题,该房屋购买在你们婚前,不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但是,婚内共同还贷一般应当属于你的支付,另外,该支付所产生的房屋增值部分也应当归你。 4、关于孩子的继承权,父母离婚,不能就此改变父子关系的事实,更不能就此排除孩子依法应当享有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不抚养孩子的一方还要支付抚养费吗
不抚养孩子的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夫妻离婚,子女的抚育费应由离婚的双方共同承担,不直接抚育子女的一方,应按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离婚判决书中确定的数额按时、足额支付抚养费。
2021.03.05 119 -
离婚后还要支付孩子抚养费吗
父母离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支付子女抚养费。父母离婚,但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消除,父母还是要对子女履行抚养义务,因为孩子只能跟一方,那么另一方就需要支付相应的抚养费来履行其法定的抚养义务。
2021.03.17 190 -
离婚两个孩子一人一个抚养费是否还需要支付
离婚两个孩子一人一个,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可以互不负担对方所养子女抚养费,但不管是哪个孩子发生了特殊情况,需要对方支付抚养费的都不能拒绝。“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抚养费增加是子女在必要时提出的,除了因物价调整,原定
2021.04.27 116
-
现在离婚一般还要支付孩子抚养费吗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向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有两种支付方式:按月支付和一次性支付。成果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缺乏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成年子女支付赡养费。《民法
2021-11-09 15,340 -
离婚后不抚养孩子的一方还要支付抚养费吗,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是什么
不抚养孩子的那一方要支付抚养费;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根据司法解释,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1)
2022-03-14 15,340 -
离婚孩子抚养费是按月支付还是按年支付
支付多少的小孩抚养费,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能力、小孩的实际花费来判决。没有获得小孩抚养权的一方,每月支付小孩的抚养费是自己工资收入的20%----
2022-02-17 15,340 -
离婚诉讼孩子抚养费是一次性支付还是按月支付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应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方式一般有两种:按月给付和一次性给付。按月给付是考虑到父母的收入一般是按月结算的,所以按月给付抚养费比较方便,而且按照生活周期给付
2022-04-12 15,340
-
01:06
2021年离婚孩子抚养费支付标准
子女的抚养费一般是由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支付的,但是具体的抚养费数额,则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因素进行计算。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有特殊情况的,如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可适当增加。对于无收入的
1,548 2022.04.17 -
01:11
离婚孩子抚养费怎么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抚养费的给付方式分为定期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定期给付的。一般给付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如果有经济条件的,也可以一次性给付。另外,如果父母双方已经约定好抚养费给付方式和金额,但是给付抚养费的一方下落不明或者暂无经济收入的,可以用
1,006 2021.04.25 -
01:03
2021年孩子抚养费支付标准
2021年孩子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是需要根据夫妻双方的经济情况,以及孩子具体的情况来确定的。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那么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孩子的抚养费标准,这个协商的结果也是有效的,但是也要保障子女最低的生活水平。如果双方是通过法院诉讼离婚,法院在裁
6,60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