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条文符合工伤认定的原则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二)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三)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四)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第四条“关于职工对工伤伤残鉴定结论不服如何申诉的题”中却明确规定“职工不服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结论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您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认定的基本原则: 1、无责任补偿(无过失补偿)原则; 2、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原则; 3、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 4、个人不缴费原则; 5、区别因工与非因工原则; 6、经济赔偿与事故预防、职业病防治相结合原则; 7、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8、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9、区别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原则; 10、集中管理原则。
在《民法典》中一旦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明确表示拒不执行合同条款、未支付相应的租金、报酬、价款的就构成了合同违约。违约后双方可以协商具体的处理方法,受害的一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要求相应的赔偿。
-
工伤认定的原则是什么?
工伤认定的基本原则: 1、无责任补偿(无过失补偿)原则; 2、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原则; 3、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 4、个人不缴费原则; 5、区别因工与非因工原则; 6、经济赔偿与事故预防、职业病防治相结合原则; 7、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
2020.12.24 141 -
工伤认定的原则是什么
1、无责任补偿(无过失补偿)原则; 2、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原则; 3、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 4、个人不缴费原则; 5、区别因工与非因工原则; 6、经济赔偿与事故预防、职业病防治相结合原则等。
2020.07.06 187 -
倒卖文物罪的认定的法律条文
倒卖文物罪通过以下要件认定: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文物的保护管理活动。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
2020.12.19 217
-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工伤认定的原则, 工伤认定的原则是什么?
工伤认定的原则如下,具体自己查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章工伤认定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
2022-02-08 15,340 -
工伤认定办法的原则
《工伤认定办法》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
2022-03-29 15,340 -
临时工工伤认定法律条文
1、如果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事故伤害,应当马上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同时,及时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如果对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结论不服(
2022-04-24 15,340 -
工伤认定原则十四条
工伤认定原则: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2022-01-27 15,340
-
00:54
工伤保险费根据什么原则确定费率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
2,547 2022.04.17 -
01:28
合同的原则有哪些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原则主要包括了下面几点: 1、平等原则,意思是合同双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一方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不能强迫对方接受合同条款; 2、合同自由原则,意思是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是否订立合同,不受任何人的强迫和
6,057 2022.04.15 -
02:03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什么原则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原则有: 1、行为责任原则,如果当事人对某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是因其的相关行为导致,而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则无需不负事故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需要确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其相关的行为必须与交通事故存在因果关系。
1,13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