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能得到什么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单位未按时缴纳社保,可以要求单位补缴工作期间的社保。没有双倍工资的赔偿。 2,如果单位在劳动者入职一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双倍工资补偿。 3,相关规定: (1)《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社会保险法》规定: 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缴纳社保。缴纳社保是以实际劳动关系为要件的。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应当依法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并及时缴费。没有劳动合同不影响办理社保。
用人单位要赔偿劳动者双倍工资。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单位未办理保险的做法也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与单位协商让其补交社会保险费。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不购买社保,能获得什么赔偿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后开始支付双倍工资,最多可以支付十一个月。单位不缴纳社保,如果员工因此辞职的,可以要求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如果单位不给予补偿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020.12.18 119 -
不签劳动合同能得到什么赔偿?
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法律规定,公司没有跟劳动者签订合同,则对于工资部分,工作满一月但是未满一年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公司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如果是满了一年以上的,则视公司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公司应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2020.04.27 198 -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能得到赔偿吗?
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公司不续签的,劳动者一般不能得到赔偿,但能得到经济补偿。补偿金的数额则是劳动者在公司每工作满一年就支付给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
2020.07.24 171
-
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能得到什么赔偿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所以,你有权主张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双倍工资;最长不
2022-04-08 15,340 -
公司不给交社保,不签劳动合同,不签劳动合同,我可以得到什么补偿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第
2022-01-24 15,340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员工能得到什么赔偿
1、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应当获得双倍工资补偿。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2、
2021-11-24 15,340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公司怎么赔偿?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2.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3.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
2022-03-23 15,340
-
01:18
公司不签合同不交社保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
3,532 2022.04.17 -
01:15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怎么赔偿
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是否需要进行赔偿,具体要分为两种情况来看:如果是用人单位不续签的,则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如果是员工选择不续签,则需要了解具体不愿意续签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1.如果用人单位继续维持、或提高原有劳动
15,546 2022.04.17 -
01:09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有补偿吗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有补偿的;当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到期之后,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与员工继续续签,则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为:经济补偿按照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其中工
44,59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