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纠纷诉讼胜诉时对方不履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起诉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以下几种 (1)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2)损害赔偿.损害赔偿:是指因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时,违约方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经济补偿。 (3)继续履行.继续履行:是指由法院或仲裁机关作出要求实际履行的判决或下达特别履行命令,强迫债务人在指定期限内履行合同债务。 其他补救措施.第一百一十一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以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情况如下: 1、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有时效中断,中止事由的,按照中止,中断的规定处理,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
2022.06.22 185 -
货物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
货物买卖合同争议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2021.01.11 325 -
房产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
2022.04.13 470
-
买卖合同纠纷已过庭, 对方不履行, 起诉状
起诉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以下几种 (1)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2)损害赔偿
2022-03-27 15,340 -
买卖合同纠纷已过庭,对方不履行,起诉状
起诉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以下几种 (1)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2)损害赔偿
2022-04-15 15,340 -
买卖合同纠纷已过诉讼时效但对方不履行,我该怎么办,如何解决纠纷
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协商不成可到法院起诉解决,管辖法院一般为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审判简易程序三个月,诉讼时效一般两年,具体诉讼流程: 1、撰写民事起诉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
2022-01-23 15,340 -
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
房屋销售合同纠纷适用于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适当延长。
2021-12-16 15,340
-
01:04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
在买房的时候避免不了出现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在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受到侵害的一方可以起诉另外一方,要求另外一方进行赔偿。在向法院起诉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在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之中,不同的诉讼请求,不同的主张诉讼,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以及
1,122 2022.04.17 -
00:59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诉讼时效
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权利人必须要在法定时限内行使权利。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通常仅适用于请求权,其他权利比如撤销权,形成权就不受时效的限制。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请求权都适用于诉讼时效,比如说排除妨害,消除
1,350 2022.04.17 -
00:58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起算
一般情况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并不是从房屋侵权发生时开始计算的,而是从购房者或者卖房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的。例如开发商隐瞒了房屋的一些情况,导致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是此时购房者可能并不清楚自
1,11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