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委托中的代理行为的效力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法律规定,代理关系发生的根据有三种: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分别是基于法律规定和有关单位的指定而发生的代理关系。而当事人之间基于委托授权而产生的代理关系即为委托代理。委托人以委托的意思表示特代理权授与受托人的行为,仅凭委托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能发生授权的效力。委托人授与代理权的书面形式;称为授权委托书,简称委托书。 房产委托行为,是房产所有权人 (委托人)将办理与房产有关的事务,或者实施与房产有关的法律行为 (买卖、出租、抵押等)的权利授与受托人的意思表示。房产委托行为又称房产授权委托行为。房产所有权人申请办理房产委托公证,其房产委托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因此,房产委托公证又称房产委托书公证。 房产所有权人可以采用公证机关制定的标准房产委托书,也可以自行起草房产委托书。房产委托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姓名或名称、房产座落位置 (片区、幢、楼、单元)、房产所有权情况、委托权限和委托期限等。其中,委托权限可以包括:申领 (房地产证)或者办理与该房产有关的其他手续;出卖权;出租权;抵押权(包括为委托人的债务设定抵押的权利或为受托人或者第三人的债务设定抵押的权利等);收取租金或支付与该房产有关的各项费用;转委托权等。委托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授与受托人上述权限中的一项或数项。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房产是若干个共有人的共有财产,若将全部房产委托他人,则斋全体共有人的共同实施授权委托行为;部分共有人需要办理房产委托的,只能就属于基本人所有的房产份额实施授权委托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房屋买卖委托合同的效力如下:依法成立、以书面形式签订、主体合格的房屋买卖委托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存在欺诈、胁迫、双方串通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情况的房屋买卖委托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
房屋代买为买卖的效力认定需要确定房屋买卖合同双方是否自愿、公平签定,且形式和主体和内容合法与否、意思表示真实与否。即使房屋未办理房地产过户登记,合同依然是有效的。
-
怎么认定房屋代买为买卖效力
房屋代为买卖合同的效力,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能够结合法律规定认定。如果合同具备意思表示真实等规定的生效条件,一般情形下是有效的。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
2021.02.19 113 -
委托代理人代办房屋买卖的委托书是不是有效
依法签订的房屋买卖委托合同有效。 合同生效要件为: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2021.02.12 185
-
房屋买卖中的代理行为,委托行为的效力如何认定
根据法律规定,代理关系发生的根据有三种: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分别是基于法律规定和有关单位的指定而发生的代理关系。而当事人之间基于委托授权而产生的代理关系即为委托代理。
2022-04-08 15,340 -
房屋买卖中的代理行为是什么意思,房屋买卖委托行为的效力如何认定
根据法律规定,代理关系发生的根据有三种: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分别是基于法律规定和有关单位的指定而发生的代理关系。而当事人之间基于委托授权而产生的代理关系即为委托代理。
2022-04-08 15,340 -
房屋买卖中的委托代理行为是什么意思,房屋买卖委托
根据法律规定,代理关系发生的根据有三种: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分别是基于法律规定和有关单位的指定而发生的代理关系。而当事人之间基于委托授权而产生的代理关系即为委托代理。
2022-04-20 15,340 -
房屋买卖中的代理行为是什么意思,房屋买卖委托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代理关系发生的根据有三种: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分别是基于法律规定和有关单位的指定而发生的代理关系。而当事人之间基于委托授权而产生的代理关系即为委托代理。
2022-04-09 15,340
-
01:03
自行委托的鉴定法院如何认定
自行委托的鉴定,只要对方无法对该鉴定提出异议,那么法院就会使用该鉴定作为有效证据。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出具的鉴定意见,属于法定八种证据种类之一。但是当事人自行委托的鉴定意见,其证明力可能受到对方当事人的证据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影响。 依照最高
2,204 2022.05.11 -
00:51
委托合同确定无效如何处理
委托合同确定无效之后,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一种方式就是以对方协商的方式,通过协商确认具体的补救方法。例如:双方可以协议决定具体的合同返还金额、返还标的物的方式以及其他方法。另外,当事人还可以向对方主张缔约过失责任
998 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