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社保未缴纳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我国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生育津贴,用于保障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生育医疗待遇,用于保障女职工怀孕、分娩期间以及职工实施节育手术时的基本医疗保健需要。违反《生育保险条例》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因用人单位未依法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造成职工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付其生育保险待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孕妇产假期间不需要自己全额付社保,只缴纳个人部分即可。孕妇产假期间与用人单位依旧是签订劳动合同的状态,用人单位应当为其购买社保,用人单位需按照上月社会保险缴纳基数继续缴纳,个人缴纳部分孕妇可以自己交给单位,由单位统一缴纳;也可以与单位协商,由单位代扣或垫付,以后归还。
一般来说辞职后个人想继续缴纳的可以按灵活就业人员的缴纳方案,只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办理方式如下: 1、养老保险:申请人向社保局递交申报材料,社保局经办人员当场对资料和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即时办理,并打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核定表》(一式两份),一份由申请人备存,另一份交申请人签名确认后由社保局备存。 2、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当地医疗保险局办理早报、登记手续。经审查合格后,办理人发放医疗保险证、卡和专用处本。如果不想继续缴纳可以封存,因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是累计年份的,断缴之后一般影响不大。
-
孕妇请假期间的社保怎么缴纳
正常缴纳。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和《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定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产假期间劳动者未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因此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继续为职员缴存社会保险,且职工本人也应当继续缴存社会保险。产假期间社保费用由用人单位代收上
2020.02.04 485 -
怀孕期间公司断交社保怎么办
怀孕期间公司私自停缴社保的行为不合法。女职工在孕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
2020.08.19 2,127
-
未缴纳社会保险的怀孕期间
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
2022-03-21 15,340 -
社会保险规定未缴纳社会保险的孕妇怀孕期间
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
2022-04-10 15,340 -
未缴纳社会保险、孕妇期间
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
2022-04-18 15,340 -
怀孕期间请事假单位给缴纳社保吗?
如果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辞退劳动者,被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八十七条规定违法解除情形的,应该支付,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如果工作是在一年内未与你签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啊。《劳动合同法》第
2022-09-25 15,340
-
00:53
怀孕期间想离婚怎么办
怀孕期间想离婚,需要根据主体身份的不同来做出不同的判断。首先,我国民法典并没有禁止或者限制,怀孕的女方单方面地提出离婚的请求。因此,怀孕的女方既可以通过与对方协商的方式,与对方登记离婚;也可以通过单方面提起离婚诉讼的方式,与对方解除婚姻关系
1,103 2022.04.17 -
01:27
怀孕期间劳动合同到期怎么办
劳动合同到期以后,劳动者处于孕期的,单位应当续延,不是续签,原合同至劳动者一年哺乳期结束为止,双方再决定是否续签合同,如果劳动合同到期以后,单位决定不再续签劳动合同的,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单位工龄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不满半
733 2022.04.25 -
00:56
怀孕期间离婚怎么判
怀孕期间离婚,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总体上会倾向于照顾怀孕的妻子一方。例如:怀孕的妻子更有可能会获得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怀孕的妻子也更有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财产。具体来说,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的规定,对于未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一般情况下
1,11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