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发现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上存在缺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按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所谓的“免费”只是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所采取的一种营销手段,属于商家经营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能因为是免费赠送而忽视了产品应有的性能和质量标准。因此,“免费”不能成为商家减轻法律责任的理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是指商品或者服务存在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形。经营者一旦发现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以上的缺陷,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告、召回、停止等措施生产或服务。
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
经营者应当如何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标识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标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达不到规定的标准等级,但仍有使用价值的; 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并在给消费者的购货凭证上予以注明。代理经销进口商品的,应当在商品上标明代理商的名称和地址。 提供服务的经营
2020.09.05 233 -
经营者应当如何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标识?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标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达不到规定的标准等级,但仍有使用价值的,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并在给消费者的购货凭证上予以注明。代理经销进口商品的,应当在商品上标明代理商的名称和地址。提供服务的经营者,
2020.10.24 205 -
经营者发现商品存在严重缺陷时应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扩大的,对扩大的损害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1.04.21 346
-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怎么办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对人身或者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提供服务,并报告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已经售出的商品或者提供
2022-03-16 15,340 -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经营者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
2022-05-04 15,340 -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的产品或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行政部门,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店
2022-01-20 15,340 -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
2022-03-07 15,340
-
00:48
商品房现在有几个证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1、商品房在后期交房的时候,开发商都会给购房者办理两个证件,一个就是房屋所有权证,还有一个就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但是现在这两个证件已经合二为一了,有些地方办理的时候,只需要跑一个部门,也就说到当地拿到一个证件,这个证件
3,785 2022.04.12 -
00:53
产品质量缺陷诉讼时效
产品质量缺陷问题,是消费者和产品使用者在购买或使用商品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产品质量纠纷属于普通的民事纠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适用三年普通诉讼时效。如果消费者和产品使用者,在因为产品质量缺陷导致损害之后二十年内都没有提起诉
2,987 2022.04.15 -
01:13
家里人触犯刑法,律师提供哪些服务
家里人触犯刑法,律师提供如下服务: 1、当事人被刑事拘留后,接受委托的律师可以马上提供会见服务,通过会见,向当事人了解涉案基本情况,同时给被拘押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 2、给嫌疑人家属提供咨询服务,根据会见了解的情况和国家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674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