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年假不休应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休年假规定如下: 1、如果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可以年休假5天; 2、如果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可以年休假10天; 3、如果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20年的,可以年休假15天; 4、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一、劳动者的法定假日工资按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计算,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公司法定节假日不放假是否违法,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如果法定节假日不放假但是支付三倍工资的,是不违法的; 2、如果不放假又不支付工资,就是违法的。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总之,年休假天数一般是5到15天不等。劳动者工作满一定的工作年限后,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带薪连续休假。年休假的具体天数、休假时间一般是按照不同的工种、劳动的繁重程度以及实际连续工作年限分别来作出规定的。
企业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秩序的情况下安排职工休年假,但是如果遇到大家都同时请假,或者某个岗位员工休长假就无法正常运转,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企业可以不批准员工的年假申请。
-
福利年假没休完应该怎么办
福利年假没休完的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的方式,继续休假或者调休。如果是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没有休完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2020.01.16 117 -
劳动法年假应该怎么休
劳动法年假应该考虑员工自身意愿,统筹安排年假。用人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年安排年休假的,应当征得职工同意。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假。职工未休年假的工资计算,单位应当按照职工日工资收
2022.04.13 562 -
辞职的时候年休假未休完应该怎么办
辞职的时候年休假未休完: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未安排职工休年假的;职工当年工作时间应当折算未休年假天数,支付未休年假工资,但折算后不足一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假工资。 除劳动者提前30天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外,用人单位可以
2022.06.17 3,236
-
请问不给休年假应该怎么办?
如果用人单位因经营状况要求,不给劳动者休年假的话,可以与劳动者协商,这样你可以选择不休,但是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你3倍工资的补偿。根据《职工带薪条例》中的明确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
2022-09-03 15,340 -
公司不给休年休假应该怎么办
1.年休假没有休,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年休假工资。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
2022-04-25 15,340 -
不给休年假应该怎么样办
如果用人单位因经营状况要求,不给劳动者休年假的话,可以与劳动者协商,这样你可以选择不休,但是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你3倍工资的补偿。根据《职工带薪条例》中的明确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
2022-09-03 15,340 -
公司不给应休年假应该怎么办?
1、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有劳动监察责令改正,加付赔偿金。 2、《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七条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
2022-11-07 15,340
-
01:37
年休假怎么计算年休假,指的是员工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既可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年假。 根据《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的有关规定,在职员工累计工作满1年但不满10年的,其年休假为5天;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每年可享有10天的年休假;累计工作满20年
24,716 2022.04.17 -
00:54
2022年假规定怎么休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当年度的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
1,510 2022.05.27 -
01:14
借钱不还应该怎么办借钱不还,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要回借款: 1、债权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债权人在借款期限到后,可提醒对方尽快清偿债务,也可以约定或者订立新的延期偿还合同; 2、债务人拒不还款,双方协商无效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递交
16,07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