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险一般一年能报多少钱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针对生育险能报多少钱补偿标准为: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1个半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以内因病理原因流产的,享受1个月的生育津贴。二、生育营养补贴与围产保健补贴,凡符合享受国家规定90天(含90天)以上产假的生育女职工可享受生育营养补贴300元、围产保健补贴700元。三、一次性生育补贴,原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失业后,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时,可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顺产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对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险范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第一胎时,可享受50%的一次性生育补贴。四、生育津贴补偿到单位,参保女职工产假期间本人基本工资、奖金及福利费由单位照发。五、计划生育手术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1、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一)生育的医疗费用; (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2、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
生育保险一般可以报销多少钱
生育保险报销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按照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12个月除以365天后,按不同情形分别计算生育津贴: 1.妊娠满7个月生产的乘以98日; 2.妊娠满4个月不满7个月生产或流产的乘以42日; 3.妊
2020.08.01 586 -
生育保险一年多少钱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中的规定,对于生育保险具体的费用需要由用人单位来承担,而作为职工其实是不需要缴纳生育保险的。当然要是没有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也就是属于个体户或者自由业者,那么是不允许参加生育保险。而在符合生育保险报销条件的时候,自然也是可
2020.12.27 621
-
生育险一般能报多少
生育险报销包括四部分内容: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 1.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OK,生
2022-02-18 15,340 -
一般二胎生育保险能报多少钱
根据我国相关的报销手续和金额,与男职工二胎生育保险能报多少钱的相关解答如下:“职工从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下月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照
2022-06-21 15,340 -
生育险一般能报销多少?
1、缴纳了生育保险在10个月以上,就可以享受生育费用报销。如果没有缴纳或缴纳时间不足,则由自己承担费用。 2、将生育费用交给单位人事部门,人事部门会按规定办理生育费用报销手续,获批后直接将钱汇到单位,
2022-04-14 15,340 -
生育险一年一次多少钱
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年的职工,在生育(流产)时仍在参保的,按有关规定即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
2022-05-01 15,340
-
00:57
生育险报销多少
生育险报销如下:生育保险报销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12个月,除以365天后,按不同情形分别计算生育津贴: 1、妊娠满7个月生产的乘以98日; 2、妊娠满4个月不满7个月生产或流产的,
38,033 2022.04.17 -
00:51
一般五险一金交多少钱一个月
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标准的,个人缴纳社保的缴费基数各地不同,而且不同工作其具体的每一项具体险种的缴纳额度也不相同。 具体金额要看各地的情况。各地的缴纳基数一般有多种档次,有一个下限和最高的上限,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基数缴纳。 缴费基
49,348 2022.04.17 -
01:07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能领生育津贴吗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一般能领生育津贴。凡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连续缴费不满6个月的,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连续缴纳生育保险满6个月,累计缴纳不满1年的,参保职工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一次性营养补助费、产前检查医疗费和妊娠并发症、生育并发症
12,60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