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人离婚孩子户口怎么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是协议离婚,要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户籍管理处,先告知户籍民警要进行离婚后小孩户口办理,需要带好申请材料: 1、到民政部门先领取离婚证; 2、孩子已上户口,要办理户口迁移的话,只需要将小孩的户口本、出生证、夫妻户口本到夫妻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申请迁出;(如果孩子还小,没上户口,需要离婚证,婴儿《出生医学证明》;《生育证》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婴儿父母双方的居民户口簿等材料,到有孩子抚养权一方户籍所在地办理户口。) 3、据离婚证所载明的孩子归属内容,到需要迁入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开具迁入证明信,同地派出所申请准迁入证明(在居委会的证明上盖章)(根据情况不同,会有差异) 4、准入地的证明,到孩子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户籍迁移证》; 5、《迁移证》到入户地派出所办理入户登记。 一般来说,双方基于照顾孩子的考虑,孩子的户口可能会随着房子分割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2种方式。如下:1、协议离婚的,要把小孩的户口本、出生证、夫妻户口本等资料,带到夫妻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申请迁出。再到入户的派出所办入户手续;2、诉讼离婚的,要带着离婚判决生效证明书、抚养方的户口本等,到迁入地办准迁证明。再把准迁证交给迁入派出所。
父母离婚,孩子判给谁孩子的户口就跟谁。如果孩子归父或母一方抚养,这一方需要把户口迁出的,孩子的户口页跟随迁出,如果这方户口不动的,由另一方迁出,那么孩子的户口就不需要迁出。
-
夫妻离婚孩子户口怎么办?
夫妻离婚孩子的户口可以自行选择迁出或不迁出。法律规定,公民因结婚、离婚、收养、认领、分户、并户、失踪、寻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户口变动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变更登记。
2020.06.18 122 -
夫妻离婚孩子户口怎么迁
夫妻离婚孩子户口的迁移流程根据法律规定而定。首先由父母一方携带相关资料,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户籍管理处告知,然后到迁入地派出所开具准迁证。最后持准迁证到原户口所在派出所,由原派出所在准迁证上签署准予迁出意见,再将准迁证交迁入地派出所即可。如
2022.04.16 582 -
夫妻异地户口孩子怎么上户口
异地结婚,小孩要办理上户口,按照公安户籍管理规定,可以随父,也可以随母办理上户,任由决定。去户口所在地村或居委开出办理小孩上户证明,凭证明带上结婚证,父母户口本,身份证,小孩出生证明到当地派出所办理上户手续。
2020.03.28 820
-
夫妻离婚孩子户口怎么上?
拿着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书到当地派出所直接上户口就可以,但前提是必须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否则就没有权力为孩子上户口。孩子跟谁,就入户谁的名下,要到村委会开证明,然后到当地派出所入户即可。以上内容是对夫妻
2022-08-13 15,340 -
夫妻离婚孩子户口怎么上
如果是协议离婚,要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户籍管理处,先告知户籍民警要进行离婚后小孩户口办理,需要带好申请材料: 1、到民政部门先领取离婚证; 2、孩子已上户口,要办理户口迁移的话,只需要将小孩的户口本、
2022-04-13 15,340 -
夫妻离婚孩子怎么上户口
协议离婚小孩怎么上户口: 如果是协议离婚,要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户籍管理处,先告知户籍民警要进行离婚后小孩户口办理,需要带好申请材料: 1.到民政部门先领取离婚证; 2.孩子已上户口,要办理户口迁移的
2022-07-22 15,340 -
夫妻离婚孩子没上户口怎么上户口
二岁以下,一般归女方。10岁以上征询子女意见,2岁以上有优先考虑抚养权情形的,获得抚养权机会较大。总的是以对子女成长有利为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1、
2022-07-22 15,340
-
00:54
夫妻双方户口不在一起孩子怎么上户口
夫妻双方户口不在一起,孩子要想上户口,那么需要携带相关资料,到夫妻一方户口所在地上户口即可。夫妻户口不在一起,并不妨碍孩子上户口,小孩子的户口随父随母均可以的。对符合落户条件的,由本人或被投靠人向申报户口登记地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报告,
5,025 2022.05.11 -
00:58
夫妻两人有三个孩子离婚怎么分
夫妻两个人有三个孩子的话,在离婚的时候,孩子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进行解决: 第一种途径就是,夫妻双方通过协商的方式签订抚养权协议,来确认三个孩子的抚养权归属。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出于双方的真实意愿,同时不存在侵害孩子权益的情形
1,400 2022.05.11 -
01:03
夫妻俩离婚两个孩子怎么判
夫妻俩离婚,涉及到两个孩子判决的规定如下: 1、父母负有抚养义务,不因离婚而免除; 2、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男女离婚时可以协商确定直接抚养人; 3、夫妻协商不成,应当以子女的权益为依据确定直接抚养人:在哺乳期内以母亲抚养为原则,但不
382 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