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夫妻一方起诉两个孩子重婚可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男女双方已结婚登记,若其中一方与他人领取结婚证或公开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当地人民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构成重婚罪。你说的情况不够详细,是否可以认定,需要结合全部案情。何显刚律师提醒根据法律规定重婚案件是属于自诉案件,但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重婚案件的特点:它既是自诉案件,也可以转化为公诉案件(只有在被害人不告诉情况下其他公民向检察机关控告才转为公诉案件)。根据司法实践,近几年来,不少重婚案件的被害人,由于在经济生活上依赖于重婚的犯罪分子,因此她们往往不敢起诉,或者起诉后受对方甜言蜜语或威逼恐吓而撤诉或“和解”了事,致使一些犯罪分子逍遥法外,逃避法律制裁。因此,司法机关作了补充规定:重婚案件一般由被害人自诉,如果情节比较严重,影响很坏的,即使被害人不起诉,而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或有关部门提出控告,应由人民检察机关审查决定是否构成重婚罪。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离婚两个孩可以归一方。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因素。 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如果一方抚养条件优于另一方,且又有负担能力,可能判决两个孩子均归其抚养。
夫妻协议离婚一方能要两个孩子,但是有前提条件,条件是双方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一方要求再生育的要满足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或者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丧偶并已生育两个子女的这两种情况之一就能要两个孩子。
-
夫妻离婚可以起诉两个人一起起诉吗
按照法律规定,起诉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只要满足起诉的条件,法院一般会予以立案,也就是说,夫妻可以同时起诉离婚。 具体到程序如何进行,有以下几种意见: 1、驳回一方的起诉; 2、动员一方撤诉或中止审理; 3、两案合并为一个案件审理。 但对于同
2022.11.07 475 -
-
孩子有病夫妻一方可以起诉离婚吗?
孩子有病夫妻一方可以起诉离婚,但法院是否判决离婚则根据夫妻的感情是否破裂,只有在夫妻感情破裂,没有和好的可能情况下才会判决离婚。夫妻离婚,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2021.02.01 124
-
夫妻离婚后一方可以要回两个孩子吗?
1、离婚时两个小孩都给前妻现在可以要回一个。 2、男方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要回一个孩子: (1)协议方式和起诉方式。 (2)双方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只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和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则应予
2022-11-10 15,340 -
双方已婚有一个孩子, 两个孩子现在分手, 两个人有权起诉他重婚罪吗?
男女双方已结婚登记,若其中一方与他人领取结婚证或公开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当地人民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构成重婚罪。你说的情况不够详细,是否可以认定,需要结合全部案情。何显刚律师提醒根据法律规定重婚
2022-04-28 15,340 -
离婚可以让夫妻两个人一起抚养孩子吗
1、双方离婚后,在不影响孩子生活的情况下,可以协商轮流抚养。 2、《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
2022-11-20 15,340 -
再婚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吗
当然可以。再婚夫妻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 (一)一方再婚前已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二)一方再婚前合法生育两个子女后丧偶,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
2022-01-30 15,340
-
00:42
夫妻双方离婚两个孩子怎么判夫妻双方离婚两个孩子怎么判要遵循以下原则: 1、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确定抚养权的总原则是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2、哺乳期内孩子一般随母亲生活的原则:为了保证婴儿的发育成长,哺乳期的孩子,一般来说都是随母亲生活; 3、两
521 2022.10.08 -
01:03
夫妻俩离婚两个孩子怎么判夫妻俩离婚,涉及到两个孩子判决的规定如下: 1、父母负有抚养义务,不因离婚而免除; 2、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男女离婚时可以协商确定直接抚养人; 3、夫妻协商不成,应当以子女的权益为依据确定直接抚养人:在哺乳期内以母亲抚养为原则,但不
415 2022.05.21 -
01:13
夫妻有两个孩子离婚怎么判首先,夫妻双方可以就抚养权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才由法院判决。对于有两个子女的情况,法院一般会以夫妻双方一人抚养一个子女的原则进行判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但是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父方直接抚养:
576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