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关于彩礼一般多少钱一个月的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法律并未对彩礼数额作出具体规定,返还额度的认定: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3)根据给付人的困难程度,酌定返还额度; (4)根据结婚时间长短确定返还额度。结婚时间应以实际共同生活时间为标准。实际共同生活一年内提出离婚的,彩礼可在半数以上酌定返还额度;实际共同生活两年内提出离婚的,可在半数以上酌定返还额度;超过两年的一般不予返还。 (5)根据导致感情破裂的过错责任确定返还额度。由于给付人的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一般不予返还。确系因为给付彩礼造成绝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在半数以下酌定数额;因接受人的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可相应酌定增加返还的数额。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婚姻法现已失效,民法典关于彩礼的规定有: 1、首先国家禁止包办婚姻,禁止通过支付彩礼强娶强嫁,强娶强嫁都是违法行为。 2、关于彩礼的数额,向对方索要天价彩礼是构成犯罪的,但是适当的索要彩礼是风俗,人之常情,国家不会禁止。
彩礼钱只是一种形式,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多少来衡量我们之间的感情。所以,我们可以在乎彩礼一般给多少钱合适,但是不要在乎彩礼收多少钱合适。其实,彩礼的多少和女儿的父母和男方的父母,都是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的家长,因为漫天要价而导致原本恩爱的小情侣不欢而散。其实,彩礼只是一种习俗,不要把它看成是赚钱的工具。
-
新婚姻法,关于彩礼的规定
只要是以结婚为目的索要的彩礼,一般不予退还,除非有以下几种情形: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
2021.04.21 251 -
婚姻法关于彩礼新规定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司法解释关于离婚后彩礼的返还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
2020.12.02 200 -
新婚姻法中规定彩礼多少钱
最新《民法典》的婚姻继承编中并没有规定彩礼的具体数额。一般情况下,彩礼的具体数额应当依据双方当事人所在地地区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双方当事人的协商意愿等因素决定,对此法律并没有作出统一的规定。
2020.05.05 159
-
现在的婚姻法律规定彩礼一个月给多少钱
我国法律并未对彩礼数额作出具体规定,返还额度的认定: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3)根据给付人的困难程度,酌定
2022-04-29 15,340 -
结婚彩礼最新法律规定多少钱一个月
我国法律并未对彩礼数额作出具体规定,返还额度的认定: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3)根据给付人的困难程度,酌定
2022-05-01 15,340 -
现在一般结婚彩礼多少钱一个月?
我国法律并未对彩礼数额作出具体规定,返还额度的认定: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的,一般应当全额返还; (3)根据给付人的困难程度,酌定
2022-05-06 15,340 -
结婚彩礼规定的彩礼钱一般是多少?
彩礼钱一般是由男方支付的,至于给多少,根据当地习俗确定,也可由双方父母自信协商确定。彩礼钱也俗称嫁妆,对于男方父母双亡的情形,一般不需要支付彩礼钱。
2023-10-16 15,340
-
00:51
一般五险一金交多少钱一个月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标准的,个人缴纳社保的缴费基数各地不同,而且不同工作其具体的每一项具体险种的缴纳额度也不相同。 具体金额要看各地的情况。各地的缴纳基数一般有多种档次,有一个下限和最高的上限,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基数缴纳。 缴费基
49,405 2022.04.17 -
01:02
婚姻法最新关于离婚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的途径有两种: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其中,协议离婚适用于夫妻双方均自愿离婚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债务的分担和子女的抚养权归属等问题的解决,并订立离婚协议书。订立好之后,夫
2,126 2022.04.17 -
01:14
醉驾判三个月罚金一般多少钱醉驾判三个月,罚金一般是多少钱,人民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一般是指,触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在醉酒状态,或者以追逐竞驶、严重超载、违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等方式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并危
3,928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