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全额退赃可以不坐牢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诈骗数额较大,已经构成犯罪,如果退赃,并获得受害人谅解,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仍会判刑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诈骗罪是刑事犯罪,是进行公诉的案件,构成本罪的就算退还了赃款,依旧会追究刑事责任,但退还赃款属于法定减轻处罚的情节,会根据实际案情作出刑事处罚。
诈骗罪是刑事犯罪,是进行公诉的案件,构成本罪的就算退还了赃款,依旧会追究刑事责任,但退还赃款属于法定减轻处罚的情节,会根据实际案情作出刑事处罚。
-
诈骗全额退款要坐牢吗
行为人犯诈骗罪后全额退款的不影响其诈骗罪的成立,因为只要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并且行为人因此而获得该财产的,就成立诈骗罪犯罪既遂。而全额退款只是作为行为人量刑的事实依据和情节,可以依法从轻判决。
2020.01.27 220 -
诈骗罪全额退款后还要坐牢吗
由于诈骗罪是刑事犯罪,是进行公诉的案件,因此构成本罪的就算退还了赃款,依旧会追究刑事责任,还是要坐牢的。但退还赃款属于法定减轻处罚的情节,会根据实际案情作出刑事处罚。如果诈骗行为情节轻微的,犯罪嫌疑人将所有诈骗的赃款退还的,并且取得被害人谅
2022.04.12 1,770 -
犯诈骗罪已全额退款还要坐牢吗
犯诈骗罪已全额退款还要坐牢吗 1、一般诈骗罪退了钱还是要坐牢的。 2、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权利的刑事犯罪,由国家公权力予以处罚,不因当事人积极退赃、赔礼道歉获得谅解而免予刑罚; 3、一般情况下,仍然应依照诈骗罪的相关规
2023.03.19 5,098
-
诈骗,全额退款会坐牢吗
因为诈骗罪是刑事犯罪,是公诉案件,所以构成本罪的人即使退还赃款,仍然要追究刑事责任,还是要进监狱。但是返还赃款属于法定减轻处罚的情节,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刑事处罚。如果诈骗情节轻微,被害人理解,法院甚至
2021-11-09 15,340 -
诈骗案不退赃会坐牢吗
根据相关规定,诈骗罪的追诉标准为5000元,很显然你被骗的金额不足5000元。因此嫌疑人若不退还赃款,有可能会被拘留或者劳动教养,但不能判罪入狱。不过受害者可能不止你一人,或者说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做案
2022-02-04 15,340 -
诈骗罪全额退赃可以判缓刑吗
当然可以。关键不是全额退赃与否,而是能否满足所判刑期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适用缓刑的条件。如果符合缓刑适用的条件,就有可能被判缓刑。根据规定,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2022-02-09 15,340 -
诈骗罪全额退赃还要赔吗
已经全额退赃,无须民事赔偿了,但法院判刑并处罚金,则罚金仍需缴纳。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
2022-03-11 15,340
-
01:05
诈骗罪退赃可以缓刑吗
首先,退赃不是刑法规定的可以判处缓刑的条件,所以不可以因为退赃适用缓刑,其次,缓刑使用的条件为:必须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特定的犯罪分子。这些人所犯罪行比较轻,如果罪行较重,判处的刑罚在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或者是累犯的,都不能适用
2,653 2022.04.17 -
00:55
盗窃罪可以不坐牢吗
首先,俗话中的的小偷小摸,即数额比较小的盗窃行为,不会构成盗窃罪。年龄比较小的犯罪分子,即16岁以下的犯罪分子。一般也不会被处以刑罚,而是由民警进行批评教育。其次,由于聋哑人受到的教育程度比较低、社会就业渠道比较窄,聋哑人盗窃时,一般不会判
1,400 2022.04.17 -
01:10
犯诈骗罪坐多少年牢
诈骗罪量刑主要看诈骗的数额,法院一般判处最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是无期徒刑。采用碰瓷”手段实施诈骗,社会危害性较大;将骗取的部分款项用于赌博,司法机关应酌情予以从重处罚。骗领工伤、生育、失业、养老、医疗保险或社会保障待遇的;使用、伪造停止
2,12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