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合同期内无故辞退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合同期内无故辞退,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2、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十七条【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用人单劳动合同期内无理由解除合同,职工同意的话,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λ应该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2、用人单位没有理由解除合同,职工不同意的,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合同,职工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
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按照工作年限支付。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无故被用人单位辞退的,用人单位是需要给予相应的赔偿的。劳动者也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
-
员工无故辞退员工怎么办
员工被无故辞退的处理办法是: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
2020.09.07 165 -
合同期内,公司无故辞退员工,赔偿金怎么算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
2020.06.17 109 -
无故辞退员工无合同怎么维权
无故辞退员工,也无劳动合同的维权办法有,用人单位与员工可以协商;员工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3.06 106
-
合同期内无故辞退员工怎么办
1、合同期内无故辞退,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2、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十七条【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
2022-03-21 15,340 -
合同期内无故辞退员工
1、合同期内无故辞退,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2、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十七条【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
2022-05-05 15,340 -
员工在合同期内无故辞退员工该怎么办?
1、合同期内无故辞退,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2、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十七条【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
2022-05-03 15,340 -
公司在员工合同期内无故辞退员工怎么办?
1、合同期内无故辞退,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2、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十七条【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
2022-04-04 15,340
-
00:56
公司无故辞退员工怎么办
公司无故辞退员工的,应按照公司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按照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向员工支付两倍经济赔偿金。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根据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则无故辞退的应支付两个月的
1,073 2022.06.22 -
00:59
企业无故辞退员工怎么办
企业无故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辞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当企业违法辞退员工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而具体的经济补偿标准如下:经济补偿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劳动者工作每满一年,
2,396 2022.04.15 -
01:05
员工怎么才算无故辞退
无故辞退员工主要是指,员工并没有出现法律规定的过错情形,或者用人单位并没有出现法律规定能够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情形,这时候用人单位单方面地选择与员工解除合同,就属于无故辞退员工。需要注意的是,无故辞退员工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
3,47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