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财产抵押的法律效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本条规定,财产抵押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抵押财产有处分权;第二,是本条规定的可以抵押的财产。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抵押财产有处分权包括:(1)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是抵押财产的所有权人。(2)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抵押财产享有用益物权,法律规定该用益物权可以抵押。比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时,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第四十七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3)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定,或者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将其占有、使用的财产抵押。比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国有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对一般固定资产,可以自主决定出租、抵押或者有偿转让。对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也可以抵押、有偿转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抵押合同的法律效力即指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约定设立的抵押权的成立。抵押权是合同双方预期的法律效果。 在合同生效前,它虽有合同约定,但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实际存在。只有在办理抵押登记之后,抵押权才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抵押房屋买卖合同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
房屋抵押合同的法律效力
房屋抵押合同在当事人就抵押事项达成合意时成立,但并不立即生效。只有待到办理抵押登记时,合同方生效。 房屋抵押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约定设立的抵押权的成立,在合同生效前,它虽由合同约定,但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实际存在,只有在办理抵
2021.03.18 150 -
-
房产抵押的合同效力
房地产抵押权一经设定,即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不仅在当事人之间设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且对抵押物及与其有关的其他财产权也有影响。根据房地产抵押权效力的对象,可将其划分为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比如:优先受偿权。
2021.10.13 352
-
抵押合同无效的法律效力
抵押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 2、抵押的财产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抵押的财产; 3、抵押合同不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4、签订抵押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能力。根据《民法典》
2022-06-18 15,340 -
抵押合同无效法律效力
抵押合同无效情形: 1、抵押物的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抵押合同无效。 2、抵押物不特定的,抵押合同无效。 3、应该办理抵押物手续而未办理的,抵押合同无效。 4、抵押物重复抵押的,抵押合同无效。
2022-11-07 15,340 -
抵押房屋抵押合同未生效的法律效力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如无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抵押合同应自成立时生效。因此,如果出现双方当事人签订的抵押合同未成立的情形或未符合约定生效的条件两种情况时,则抵押合同不生效,此时的抵押物权当然也
2022-10-23 15,340 -
房产抵押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2、办理抵押的目的就是了保证权利的实现,但是并不绝对,只能是提供保障程度; 3、房地产交易中心和公证处都这是办事机构,你的权利最终还是要通过合同条款以及相应的手续来保障。 购买这类房产,风险比较大,因
2022-01-29 15,340
-
00:57
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的效力如何抵押权的成立以抵押合同的生效为前提条件,因此,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自然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当事人要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除此之外
2,219 2022.04.15 -
00:59
抵押合同有优先受偿的效力吗抵押合同有无优先受偿效力,要分情况讨论:1、如果是以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此时抵押合同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2、如果是以不动产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登记时设立。如果抵押合同没有经过登记的,抵押权不能成立,此时抵押合同不具有
2,090 2022.04.15 -
01:06
抵押登记的效力动产抵押登记的效力是一种对抗效力。因为动产的抵押权设立是以交付而生效要件的,未办理抵押登记并不影响抵押权的成立,但是不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动产抵押登记办法》规定,动产抵押登记流程,具体如下:1、抵押窗口办理人员一次性告知所需要的资料,准备
2,029 2022.04.17